《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采用Cry Engine引擎开发的首款手游,顶级的游戏画面,真让人没法挑剔!”

“苹果2014WWDC发布会官方演示大作!光影爆破特效表现惊人,3D模型渲染超前时代!”

这些都是曾经加予《乌合之众:正义集结》这款手游的光环。

《乌合之众》的跳票之久,也许还比不上传说中的《永远毁灭公爵》,但也是《骑马与砍杀2》的水平了。在连续获得来自众多媒体与游戏展会的“年度玩家最期待手游”殊荣之后,《乌合之众》确实在它“预计发布”的2016年出过一个只供应iPad平台的抢先试玩版,售价高达60人民币哦,因此真的体验过的玩家其实不多。这个体验版上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你也看不到其发行方游久游戏的进一步动作,后来悄咪咪又从Appstore下架了,从此《乌合之众》就成了中国手游玩家记忆中“感觉很牛逼但我就是没玩过”的幻之游戏。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十分有幸,咱们游戏批评的主理还真在2016年实际体验过这款传说中的战争策略大作,真的很酷,不骗你,在那个《王者荣耀》还没雄起,诸多大厂尚未开始翻出自家压箱底的端游IP秀引擎,市场上最主流的手游还是《我叫MT》、《大掌门》之流对对碰卡牌的2016,《乌合之众》的视觉与操控体验几乎可说是令人震撼的,每一个剧情过场都有电影级的实时演算互动,玩家用手指操控一支四人战术小队分进合击,投射各种战术技能瓦解面前的防线与工事,颇有《盟军敢死队》之风范,一度你会觉得《乌合之众》说不准能够成为引领当时手游玩法革新的潮流之作,五星好莱坞这评价妥妥的。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然后,然后就没下文了嘛。

2018,《乌合之众》重新回到了中国玩家的视野中。

或许是由于那个抢先试玩版的内购内容没能激起玩家的太多消费热情,近两年的时间里,《乌合之众》似乎一直处在断断续续的小范围测试状态,足迹不仅落在中国大陆,也尝试了港台与东南亚市场,去年一度还在台湾Appstore正式上线露了个小脸,但很快也没了下文。直到去年下半开始,《乌合之众》在国内也启动了数轮删档测试,最近一轮的公告中出现了封测充值正式版加倍返还的信息,也许是终于准备好正式运营了?

最新版本的《乌合之众》相对2016版当然有了很大变化,最直观的是当你通过了第一个教学关,游戏就急不可耐的引导你去体验它的“吃鸡玩法”,荒野求生。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所谓战术竞技玩法在2017下半年的意外走红不仅让一众原本做着正统FPS手游的开发者不得不给自家产品强塞入大逃杀玩法蹭个热点,比方说《穿越火线》和《小米枪战》,也让许多其它类型游戏感到了危机。吃鸡这么火要是玩家都给吃鸡抢走了怎么办?我们也要吃鸡!于是你发现甚至是《剑侠情缘》这样的武侠ARPG,也不得不强行上马一个类大逃杀的生存玩法,试图消弭吃鸡热引发的恐慌。

《乌合之众》的吃鸡玩法也是一个类似的产物,12人匹配的横版小地图,玩家不用瞄准,甚至没有射击键,切换到攻击模式有敌人进入到攻击范围就会自动开始攻击。玩家要做的主要是操纵角色的战术场景中不断走位,拾取不断空投入战场的技能卡牌与军资(技能点),配合手上的武器和角色自有技能,或杀或苟,争取在12个玩家当中活到最后。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作为一个更硬派的军事游戏,《乌合之众》晚上给你准备的不是鸡,而是雪茄,是不是有点儿丛林里的格瓦拉的意思?

但平心而论,这个吃鸡玩法并不那么好玩,走位射击的体验非常糟糕,尽管开发者很努力希望以“拉平数值”的方式在这个玩法里体现公平,但既然有那么多不同“品质”的英雄与武器可供选择,玩家永远不会觉得这个玩法会是公平的,氪金大佬一定还是比我强。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剧情主线,2018的《乌合之众》基本上还是与2016保持了一致,你仍然可以在这里找到顶尖的战术策略体验,相当好玩,但游戏内容的发力点似乎已经不在这里了,卡牌策略的玩法也遭到了大幅阉割。这个精彩的主线承载是两个功能,一是解锁基本的免费游玩英雄,二是作为英雄培养资源的产出点,从原本的核心卖点变成了辅助性内容。

经过两年的改造,《乌合之众》变成了一个典型国产卡牌手游化的产品,特征是英雄培养变得极为复杂,细化到本体等级,武器与防具的等级,以及技能卡牌的等级,每个单元的升级都要消耗对应的素材,这些素材除了在剧情主线中通过扫荡产出,还可以通过一些分支新玩法,例如僵尸围城、雇佣军天梯战、1对1互怼等等来获得。每每遇到下一个关卡,你都要将手下英雄巡视一遍,把能升级的地方都点个遍,实现“战力”的最大化。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玩法的丰富不一定意味着游戏乐趣的丰富,而往往意味着游戏开发商希望用更重度更繁复的内容占用玩家的之间,占领玩家的心智,让你没有多余精力去试玩别人家的游戏。在《乌合之众》这个案例里,可能就体现为打僵尸类的资源获取任务,让你在一个小地图上来回点点点走位躲避僵尸与榴弹的围攻,整整三分钟体会不到一点乐趣,只要能够满足一次扫荡条件,你一定不会再来体验这个玩法。

为了更好的商业变现,《乌合之众》不仅是借鉴了各种主流卡牌手游的运营套路,甚至还学起了《王者荣耀》的“夺宝”,总之你在现在这个《乌合之众》里能够找到许多眼熟的骗氪套路,想花钱呢你有无数的成长点可以变强,但玩家究竟是否愿意在你这里花钱,那又是后话。

《乌合之众》试玩:被商业化耽误的电影级战争策略大作

游戏批评以录屏的形式记录了《乌合之众》的几个主要玩法,假如您没打算亲自试玩,不妨直接看看。

时过境迁,《乌合之众》在今天的手游市场上显然不复当年的颜值优势,但你依然可以在其主线玩法中看到当年制作游戏的初心。然而遗憾的是,繁复漫长的商业化改造似乎没能强化其原本的核心玩法,而是不断追随市场上的“成功案例”,最终让一个潜在的手游神作变成了一个尴尬的四不像,什么玩法都想做,什么玩法都想与潜在的付费需求挂钩,结果让游戏失去了自己的性格,失去了核心玩法的乐趣重心。

一个玩起来让人不住叹气的游戏,希望《乌合之众》能是最后一个。

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