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刘罗锅胡同住处,与和珅根本没法比


清朝有个名人,叫刘罗锅,民间故事甚多,尤其是刘罗锅跟和珅的故事流传甚广。刘罗锅其实真名刘墉。他当年就生活在北京胡同里,他居住的地点位于礼士胡同。一般认为他就居住在这个院子里,礼士胡同43号。院门口成了小饭店了。据说最近胡同里开始清理门面了,估计不少小饭店会被清掉。

这是43号前面的上马石。古代有身份的人家,门口都会有这样的上马石下马石的,用以方便地上马和下马。现在不少胡同里还能看到有这样的建筑构件。

这是43号墙外的护墙石,也得有点年头了。但这些物件是否与刘墉有关,就难说了,估计扯不上边的。院子内部现在是大杂院,住着几十户人家,据说原来院子很是气派,有好几重院落,还有垂花门、游廊等等。但近几十年越住越挤,就成了大杂院了。电视上刘罗锅跟和珅斗,可现实中,显然刘罗锅住的地方,没法跟和珅的恭王府比了。


这个院子是胡同的61号,据说曾经作过刘墉的轿房。现在是看不出任何历史的遗迹了。其实,刘墉到底叫不叫刘罗锅,并无定论。至于怎么出来的这个叫法,据资料称,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这是61号院的门墩,保留的还蛮不错。刘墉之父刘统勋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61号院还有个影壁。鸿禧两个字被破坏了,但还能认得出。

沿着礼士胡同向西走,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豪华的大院。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才是刘墉的府邸,因为它才是胡同里面最气派的建筑。据介绍,这个院子从清代起,至民国年代,一直都是几个大商人先后成为这个院子的主人,到了建国后被收为国有。总之这房子跟刘罗锅八秆子打不着。

这是豪宅前的石件,沿街装饰了很多。我个人感觉有点不舒服,有点过于夸张显摆之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