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聽朋友介紹,說萬德靈巖寺風景不錯,有碑林、墓塔林值得一看。於是,趁著清明節放假與家人一同前往。

翻閱資料得知,靈巖寺,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境內。始建於520年,開山祖師為朗公和尚。朗公在此說法,“猛獸歸服,亂石點頭”故稱靈巖,靈巖寺就取名於頑石點頭之意。北魏太平真君446年太武帝滅佛,寺院盡毀。孝明帝正興年間重建。唐代宰相李吉甫把它與天台國清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棲霞寺並譽為“域中四絕”並列為四絕之首。有“登泰山不至靈巖寺不成遊”之說。自唐高宗以來,歷代皇帝泰山封禪,也多到寺內參拜。乾隆南巡曾八次駐蹕靈巖寺,每次都潑墨抒情,留下碑文。唐朝著名僧人玄奘也曾住在寺內翻譯經文。

當汽車駛進景區,就像進入仙境一般。霧氣繚繞,滿目青翠,四周都是參天古木,形態各異,曲枝萬變,特別是古柏,與曲阜孔廟的無異,也是兩三個人合抱不過來。只是這裡的古柏多生長在巖頭或巖壁之上,且樹幹較矮,怪異的盤根也裸露在岩石之上。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寺廟大門是一座青磚黛瓦的三間瓦房,大門兩側分別蹲著一頭石獅,石獅不算太大也不算威猛,但造型生動逼真,獅頭朝內歪著,顯得調皮活潑。門前是一棵古柏,它像是迎客的僧人,靜靜的站在寺院門外,等待天南地北的信徒和遊客。緊挨著古柏的是雙層臺基的石碑,刻著鮮紅的四個大字“大靈巖寺”。

邁進寺院門檻,房內左右各有一尊和房頂一樣高大威猛金剛神像。圓眼怒睜面目猙獰,就像是傳說中的凶神惡煞,讓人心驚膽戰。手中分別握著一件法器,抬起光著的左腳,踹向前方。像是一腳踹開想偷偷溜進寺廟的邪惡之徒。

走進寺內,卻見遊人稀少,清淨莊嚴,紅牆碧瓦,古色古香。古木參天,參差積翠,一派萬木崢嶸的景象。大雄寶殿前幾棵千年銀杏和古柏盤根錯節,勢如龍虯,引人駐足觀賞。御書閣的檀樹更是盤根多姿,紛亂交錯,活像一團游龍緊緊交織在一起吸附在牆壁上,令人稱奇驚歎。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千佛殿建在高高的臺基之上,雕樑畫棟,斗拱交錯,簷角高聳,有展翅欲飛之勢。簷下八根石柱,皆刻有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紋樣。內供奉著三尊佛像,都端坐在繡著飛龍的黃幔間。正中為毗盧遮那佛,他端坐在蓮花座上,蓮瓣細長靈巧,整齊散開形成一個美妙的花壇,使佛像愈加神聖莊嚴。左邊是盧舍那佛,右邊是釋迦麼尼佛,這兩尊佛像也是威嚴深邃,氣韻生動,令人心生畏懼。四壁擺滿了小塑像。塑像個個形象鮮明,姿態自然,造型優美,手捻佛珠,在打坐誦經。而下面與真人大小一致的四十多尊塑像,更是姿態豐富,表情逼真。有喜有悲,有痴有嗔。有靜有動,有柱杖、有端恭,有低頭沉思默想,有縱目遠眺,有合掌盤坐有單手比劃言論或側耳細聽。形態傳神,栩栩如生。1912年,學者梁啟超來此遊覽稱讚千佛殿泥塑為“海內第一塑”並親筆寫下碑碣。1987年賀敬之來靈巖寺參觀後也寫下“傳神何妨真畫神,神來之筆為寫人”的讚譽。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千佛殿左前方的高臺上,坐落著一座斷壁殘牆,損毀荒廢的殿堂,工整的牆磚、厚厚的四壁可見曾經的輝煌和氣派。沿千佛殿右側的石階而上就是著名的闢支塔。闢支塔塔高55.7米,甚是雄偉壯觀,數里之外便可望見。此塔建於唐寶十二年(753年),塔基八角為石築,刻有古代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門的故事。塔身為磚砌,共九層,四層以下為雙簷,五層以上為單簷,簷為八角。每層四面有門,可循級而上。不過,現在塔門已鎖,遊人只能繞塔仰望。南宋文學家曾鞏讚道:“法定禪房臨峭谷,闢支靈塔冠層巒。”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墓塔林位於闢支塔西側,是歷代高僧主持的墓地。中間為南北甬道,北端是北魏祖師塔。墓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儘管都是墓塔卻也不盡相同,墓塔有高有低,塔座有方有圓有八角,有彌勒座、有蓮花座,塔身有鼓形有鐘形,有圓柱形有方柱形。塔身刻有高僧的法名和年號。塔剎有寶珠、花卉、龍圖等圖案造型。這些墓塔經歷千年的風雨摧殘和侵蝕,傷痕累累,鏽跡斑斑,塔座和塔剎長滿了青苔,在濃霧的籠罩下顯得陰森淒涼。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走出寺院東北偏門,便是通往後山的Z字型石階,山徑幽深,松濤蒼翠,霧氣繚繞,讓人不知置身何處。這些石階每隔三、五、十級就會有個平臺,這樣可以緩解遊客步步攀高的勞累。一路疊巖溝壑同行,奇松怪石相伴,不時有鳥兒呼朋引伴,叫聲婉轉。不知道轉了多少彎,爬了多少石級,終於看到賣零食和飲料的攤點,這意味著到了某個景點。隨著攤主指引的方向隱約看見頭頂上方的“白雲洞”。白雲洞處在頂峰崖壁底端,如其說洞不如說大裂縫更合適,除了洞口能站立四五個人外,裡面漸進漸窄,最窄最矮處只能單腳側身貓著腰前行,體格壯的得卡在那裡。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離開白雲洞,開始靠著懸崖底端行走,山路雖然變得平坦,但凹凸的崖壁,給人的感覺是前行疑盡頭,拐角路又深。這段山路是最驚險刺激也是最美妙的,一邊是絕壁奇峰一邊是下臨無地。乳白色的絕壁在白霧的映照下愈加明亮,而下臨無地的幽谷更加昏暗陰森。突然想起杜甫的詩句:“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真的,此時就像是行走在陰陽之間。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繞過山峰又迂迴向上一段陡坡,便是此處最高一處景點——紅門。紅門裡供奉著靈巖寺最早的一尊依山體而雕刻的石佛,約有1600多年,石佛高大深邃,盤膝端坐,威嚴而慈善,福佑著前來祈禱的香客和腳下的一方水土。

一線天更是一處奇觀,絕壁在此被劈開一人多寬的縫隙,形成此山的前後通道,這裡懸崖峭壁,危峰兀立,重巖疊嶂,怪石嶙峋,縫隙中間還卡著一個圓形巨石。走在下面唯恐圓石撐開縫隙跌落下來。從縫隙熔岩狀物質上判斷,這裂縫應該是地震所致。

泰山最幽絕處——萬德靈巖寺

下山的路輕鬆了許多,當家的不時賣弄口技和林中的鳥兒對舌。我的歡笑也在翠谷松林間迴盪。

回到寺中,霧氣散盡,駐足環望,繁花疏竹,柏檀疊秀。花木斷石,山寺闢塔,移步換景,相映成畫,佛音嫋嫋,讓人心在淨土忘卻塵緣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