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湖州④」關於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 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加快實現趕超和崛起的對策研究

「十问湖州④」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实现赶超和崛起的对策研究

「十问湖州④」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实现赶超和崛起的对策研究

根據省委關於開展“‘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大調研活動和市委“提標杆、破難題、助趕超”專項調研的統一部署,結合市政協常委會年度重點協商課題的工作安排,第四調研組從3月下旬開始,圍繞“能不能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實現趕超和崛起?”主題,開展了紮實深入的調查研究,累計下基層7天,召開13次座談會,與200餘名企業家代表和幹部群眾進行深入交流探討。現梳理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1

我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

1.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使命十分緊迫。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把“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交流與合作”確定為“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今年5月,習總書記作出批示,要求“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上海進一步發揮龍頭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我們必須要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高度,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把習總書記的殷切囑託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2.加快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行動時不我待。

隨著《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深入實施,以上海為龍頭的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長三角一體化將成為改革發展的新動能。湖州具備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等國家戰略的疊加優勢,必須主動發力,積極作為,切實把戰略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十问湖州④」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实现赶超和崛起的对策研究

長三角城市群範圍圖

3.深入對接上海城市總體規劃,機遇前所未有。

在上海城市總規(2017—2035年)中,明確上海要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全球卓越城市等戰略定位,將上海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建設用地鎖定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尤其是把湖州全域納入到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提出建設滬湖廊道、加強環太湖流域生態保護等。這些機遇前所未有、千載難逢,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實現借勢借力和趕超發展。

4.積極參與區域之間競爭合作,工作刻不容緩。

長三角三省一市在規劃對接、戰略協同等方面已形成了共識,並實體化組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同時,區域內城市競爭日趨“白熱化”,如南通市在蘇通大橋、崇啟大橋開通後,接軌上海進程明顯提速;嘉興市把“科技創新,接軌上海”作為首要發展戰略,積極打造滬嘉杭G60科創走廊等。為此,我們必須要堅定發展信心,錨定“兩高”目標,勇於參與區域競爭和合作。

5.全面推進湖州上海互促共榮,成效亟需拓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都與上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如月亮酒店、太湖龍之夢等一批重大項目都來自上海。為此,我們必須鞏固拓展湖滬之間的互促關係和合作成效,通過實施市縣(區)長項目工程等載體方法,不斷推動湖州政商“跑上海”、上海要素“來湖州”。

「十问湖州④」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实现赶超和崛起的对策研究

2

精準把握我市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特色優勢和主要短板

1

特色優勢

1.“兩山”源頭的生態文明典範。湖州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中國美麗鄉村”的發源地,2017年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在全國範圍內是獨一無二的。

2.重塑之後的區位交通條件。湖州是杭州、上海、南京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當前我市已進入高鐵時代,域內將形成“十”字形高速鐵路網,滬湖廊道和杭寧生態經濟發展帶的建設,將彰顯我市在長三角區域樞紐城市地位。

3.綠色發展的產業集群特色。“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等眾多國家級試點落戶湖州,綠色智能製造、綠色金融等產業提升發展,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不斷集聚。

「十问湖州④」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实现赶超和崛起的对策研究

聯合國地信論壇永久會址

4.宜業宜居的綜合成本優勢。我市土地空間相對充裕,電力、燃氣等資源豐富且價格較低,出臺了一系列招才引才政策。目前,“最多跑一次”和“零上門”佔比分別為98.66%、 51.15%,政府服務效率和企業群眾獲得感明顯提升。

5.源遠流長的親和包容文化。湖州耕讀文化底蘊深厚,百姓講誠信、守規矩,社會和諧穩定。湖滬歷史相連、人緣相親,同屬吳越文化,有著深厚久遠、無法割斷的文化融合和認同。每年組織浙(湖)商大會,親商環境進一步濃厚。

2

主要短板

1.城市發展規模還不夠大。從2017年長三角26個城市的7個主要指標來看, GDP、第三產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等4個指標均排名靠後;在上海“1+10”同城化都市圈中,湖州各項指標也相對較低,這些反映出我市整體能級偏弱,影響了湖州在長三角地區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2.經濟增長質量還不夠高。2017年全市建設用地畝均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18.13萬元、 2.99萬元和12.85萬元,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規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低於省內周邊城市,八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這說明了我市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產業結構不優,高能耗行業佔比高,制約了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3.優質要素供給還不夠足。我市高校院所資源稀缺,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比例不大;由於公共配套服務不優等諸多因素,人才“引得進、留不住”問題較為突出。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偏低,第三產業佔比為47.5%,低於全省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等級位次高、集聚輻射能力強的創新中心、商貿中心、服務中心尚未充分顯現。

4.接軌工作力度還不夠強。一直以來,我市對外重大交通設施建設滯後,特別是高速公路和高鐵建設,相較於蘇州、無錫等地進程緩慢,截至目前直達上海的高鐵還未建成。相比嘉興與上海、杭州合力打造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南通高舉上海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目標定位並全方位加速接軌上海,我市接軌融入工作力度還不夠大,對外開放的大格局沒有全面形成。

3

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加快實現趕超和崛起的總體思路和對策舉措

總體思路

牢牢把握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堅持國際視野、世界眼光,精準謀劃、靶向施策,主動融入上海都市圈和浙江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以高質量打造G50滬湖綠色發展廊道和南太湖新區為重要抓手,全力在重大交通、承載平臺、產業集群、綜合配套、營商環境等五個方面謀求突破,為湖州加快趕超、實現“兩高”奠定紮實基礎。

對策舉措

1.以構建外通內暢交通體系為突破口,著力打造長三角區域樞紐城市。把滬蘇湖高鐵作為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力爭今年年底前全線實質性開工, 2021年底前建成通車。加快建設商合杭高鐵,儘早形成湖州域內“十”字形高速鐵路網,實現全市各區縣高鐵全覆蓋。加速中心城市軌道交通首期開建線路規劃編制和建設,早日實現與高速鐵路網的無縫對接。研究謀劃環太湖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全面建設快捷高效的現代綜合立體“水陸空”交通體系。

「十问湖州④」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实现赶超和崛起的对策研究

滬蘇湖鐵路南潯交通樞紐工程開工儀式

2.以構建“一核心五平臺”空間格局為突破口,著力增強城市承載能級。高起點規劃建設“一核心”,即南太湖新區,把其打造成為“繁華美麗新江南”的現代化新區。規模化建設“五平臺”,即打造吳興智能裝備集聚區、南潯智能電梯集聚區、德清地理信息集聚區、長興綠色能源集聚區和安吉綠色家居集聚區等五個龍頭型萬畝千億級產業大平臺。加大各類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力度,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特色小微產業園,謀劃推進湖滬產業合作園和“雙向飛地”建設。

3.以構建G50滬湖綠色發展廊道為突破口,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以G50高速、滬蘇湖高鐵、申嘉湖高速、 318國道、長湖申航道、湖嘉申航道等南太湖交通大走廊為主線,建設一條集生態美、產業美、人文美、生活美為一體的G50滬湖綠色發展廊道。加大“中國製造2025”國家示範區創建力度,加速集聚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特色產業。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著力引進上海持有金融牌照(準金融牌照)的大型投資集團。加快構建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配套銜接和分工明確的鐵公水聯運物流服務體系。進一步做特綠色休閒農業,著力打響“長三角共享大花園、中國旅遊新地標”品牌。

「十问湖州④」关于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加快实现赶超和崛起的对策研究

5.以構建優質高效營商環境為突破口,著力激發創新創業熱情。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完善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承諾制+一窗服務”機制。大力宣傳“南太湖精英計劃”“大學生就業創業新十條政策”等,集成解決高層次人才的住房醫療、子女入學、交通出行等問題。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有效降低企業在湖生產經營的土地、能源、用工等成本,努力將湖州打造成為長三角宜業宜居“首選地”。

4

從實從快啟動有關工作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議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的全市融入長三角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將接軌融入工作納入市對區縣、市級部門年度綜合考評體系,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分細則。

2.抓緊出臺實施意見。制定出臺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實施意見》和融入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四年行動計劃(2018-2021年)以及參與浙江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的行動計劃。研究制定年度工作任務,實行項目化管理。

3.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推進我市市級部門和上海市級部門的溝通對接,實現我市各區縣與上海市各區對接合作全覆蓋。充實市經合辦、市政府駐上海聯絡處力量,重視滬湖智庫合作。儘早選派幹部赴上海市各區各部門和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掛職。

4.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主動對接省、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和國家有關方面,爭取把推進滬湖廊道、杭寧生態經濟發展帶建設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將更多“湖州元素”體現到國家戰略及周邊城市發展規劃中。

5.大力開展宣傳推介。制定融入長三角總體宣傳推介方案,抓住前段時間國家主流媒體集中報道湖州契機,繼續突出宣傳主題,放大宣傳效應。下半年,借國家在滬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東風,赴滬開展高規格的集中推介活動。

這3篇文章6萬人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