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會寫論文,中科院院士給大學支出了這一招

對於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現在正是提交畢業論文、準備答辯的時間。最後一年的春天,總會讓人格外的印象深刻。在論文中“苦苦掙扎”的他們,將“論文”看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少學生、高校教師、教育專家都意識到,一些大學生科學寫作能力的欠缺是導致他們“不會寫論文”的主要原因。中國科學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院士席南華在不久前的一次報告中指出,一直以來,外國大學對於科學寫作非常重視,他們一般設有“大學寫作”課程,但是我們國家並沒有相關的課程,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應用寫作,但是沒有開設針對學術論文的寫作課程。(中國青年報5月14日)

大學生不會寫論文,中科院院士給大學支出了這一招

沿著以上分析思路,讓大學生不再受困於“論文”的現實辦法,就是開設專門的科學寫作課程,指導學生如何寫論文。但這最多能解決局部問題,提高部分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本科生寫不出畢業論文的問題——沒有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沒有獨創的見解,再怎麼掌握寫作的方法,也是寫不出達到質量要求的論文的。而且,大學就是開設科學寫作課程,有學生選修這門課程的出發點,可能不是提高自己的科學寫作能力,而是獲得學分。提高我國大學生培養質量,大學必須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第一要務,重視過程質量管理和評價。

國外大學的科學寫作課程,是和學校重視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求學生撰寫課程論文,並把課程論文完成情況,作為課程評分的組成部分緊密對應的。大部分國外一流大學,都不要求本科畢業生撰寫學位論文,甚至也不要求碩士畢業生撰寫學位論文,學校是通過教師上好每一門課,抓課程教學質量,來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即,只要學生完成課程學習,獲得畢業需要的學分,就獲得學位證書。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足以保障培養質量,不需要再設計一個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環節,來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學術訓練,用畢業論文來對培養質量把關。

大學生不會寫論文,中科院院士給大學支出了這一招

我國大學則存在重學術研究,輕教育教學的情況,大學教師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學術研究中,對課程教學投入有限,有不少大學課程,只需參加期末考試,通過考試即拿到學分。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重視學生的研究能力培養,不少學生對待課程學習,平時很“放鬆”,只是到了學期末考試前才突擊複習,進行應試化學習。這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公眾反對取消畢業論文,擔心取消畢業論文之後,大學生的培養質量更得不到保障。但是,就是保留畢業論文,也不見得就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因為,大學教師和大學生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和對待其他大學課程教學的態度也是一樣的,平時投入精力指導學生的老師不多,學生花精力認真開展調研的也不多,有不少是臨到交論文時,才臨時抱佛腳,在網上收集材料拼湊。

很顯然,如果不改變大學教師、大學生對待課堂教學的態度,就是開設科學寫作課,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學生對待科學寫作課,和對待其他課程學習一樣,不會十分認真,很可能只是“混學分”,老師教科學寫作課,也可能只是教給學生一些方法和技巧,不會讓學生結合實踐寫作,於是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最終學完這門課的學生,可能只是掌握一些科學寫作的概念。

大學生不會寫論文,中科院院士給大學支出了這一招

換言之,對大學生開設科學寫作課,只能在平時重視課堂教學基礎上錦上添花,而難以雪中送炭。有的學生平時就有研究某一問題的興趣,並花精力進行研究,對於這些學生,上科學寫作課,有助於他們把自己的分析思考、創新觀念更好的表達出來,撰寫一篇高質量的論文。脫離我國大學的平時課程教學,來討論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只會是緣木求魚。我國大學要提高大學生培養質量,關鍵在於學校要重視人才培養,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引導所有大學教師重視教育教學,要建立大學教授給本科學生上課的基本制度,強化對人才培養的過程管理和評價。如果能重視每一門大學課程的教學,在課程教學中,就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那麼,有無畢業論文這個環節,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有的大學、專業可以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有的大學和專業則可以不提畢業論文的要求。而不管有無要求,社會輿論均不會質疑學校的培養質量,而把這視為學校的自主辦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