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輔導落地過程案例事件

我們有一學員企業人事主管的辦公室就在老闆辦公室旁邊,但老闆會經常叫人事主管去做一些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人事主管每次都會很認真很積極地執行,這也給老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薪酬改革後,人事主管提出要遠離老闆辦公室

今年年初,我們到了這家上海工貿一體貿易企業,落地KSF、PPV薪酬績效模式

和人事主管談完她的新的薪酬方案後。

她提出來要遠離老闆的辦公室,因為老闆會經常叫她給倒水、接待、打文件等非本職工作,也因為在老闆辦公室旁邊,經常有同事或供應商要找老闆,就會叫她幫忙關注老闆空閒時間,以便找到老闆……

她以前一直很苦惱,覺得老闆經常叫她做一些非本職的工作,但是老闆的話又不敢不聽,每次都會放下本職工作來迎合老闆的安排,這樣也就影響了她本職工作的結果和效率,當她的薪酬改變KSF+PPV後,如果本職的工作沒有做好、沒有做出結果,她的薪酬會受影響,所以她必須提出來。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分析(你是否有這樣經歷呢)

當員工拿的是固定工資時,老闆或上級就是決定加薪的核心人物,員工就會圍繞老闆或上級的指令來做工作,讓老闆或上級看到自己工作的態度和結果。

  • 但是,很多時候老闆或上級經常安排的事情並非是該崗位的本職工作,只是一些簡單的行政事務,對企業結果也沒有直接績效提升的行為。如果員工大部分時間都在做臨時安排簡單無效的工作,該崗位的績效一定不會好。
  • 當員工拿的工資是由她的本職工作的結果和效果來決定時,她就必須要把工作時間用在本職工作上,而不是迎合老闆或上級。

固定工資——員工會把老闆或上級的安排優先,員工盯著老闆或上級;

績效工資——員工會把本崗位能改善企業績效的行為優先,員工盯著結果和效果。

附:人事主管KSF+PPV薪酬績效案例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人事主管KSF+PPV

本文特別這個人事主管這個薪酬設計中KSF與PPV薪酬模式設計方式和原理:案例剖析詳情見下

一、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適用於管理者崗位和一線銷售為主。

  • KSF是一種能讓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薪酬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
  •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理,工資怎麼發?按照傳統的薪酬模式,可能是固定工資,或者是固定工資+績效工資。

每個月收入不會有太大變動,自然他也沒什麼積極性做更多的事情,他只要保證不出什麼問題就行了。至於費用率,成本,員工流失率,利潤率,和他沒關係,他也不會在意。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 ...

小結: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 1)回款率指標
  • 2)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 3)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 4)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 5)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 6)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 7)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 8)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 9)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再舉個栗子:某門店長薪酬模式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門店店長KSF薪酬模式

首先把他的固定工資部分降低,拿出4000元作為KSF工資,並把他分攤到6-8個指標,

注意,這不是KPI,是KSF,

員工做出來的結果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年度平均數據,一個相對容易達成的目標,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標),就可以全部拿到這部分K工資,如果超過了平衡點,就有獎勵,上不封頂,沒達到平衡點,就少發一些,但下限是有度的,以保證員工的安全感!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5. ...

二、工作量分配法:適用於二線基層員工。

目前PPV量化產值薪酬模式是很多企業都在使用的模式,它打破了傳統定編定崗來招人和付薪的模式,完全以工作量來招人和支付工資,推動員工從被動工作到主動工作,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人效,快速幫助企業減人增效加薪。

舉個例子,某個公司財務工資,具體可拆分為多個P指標:

P1:按時完成內部經營報表,800元;

P2:按時子公司完成內部經營報表,400元;

P3:按時完成外部報表,200元;

P4:業務提成表,400元;

P5:完成員工工資表,240元;...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PPV模式的好處在於:

  •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例如:

  •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反饋。客服產值工資;
  •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絡、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馬雲:如何做個不用聽話卻有價值的員工?(附案例分享)

PPV模式的價值

  • 一、是直接減少了崗位配置,老闆並沒有多花錢,通過一專多能提升人效,因為人效高了,所以員工工資可以拿到更多。
  • 二、是對一些崗位不再要求每天回公司工作,因為在有些地方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很高,從而為員工減負,有利於招人,也降低了企業的各種運營成本。
  • 三、對業務人員來說,就算是在市場淡季,一樣可以兼職其他工作,穩定自己的收入。

總結:

人性是逐利的,只有當人在為自己而做的時候,才能爆發最強戰鬥力,只要激勵機制做得足夠好,員工有多種為自己加薪的渠道,也就不會考慮離開公司,或者自立門戶。

很多時候,員工離開,都是無奈之舉,努力工作可以得到更多,很少人願意冒巨大風險離職。老闆的格局,決定企業的高度,做好了機制,和員工一起分享,企業可以自發運作,員工趕都不走,長期以往,企業想不賺錢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