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背後的深思

“搶人大戰”背後的深思

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年多來,全國已有超50個城市發佈了多次人才吸引政策,而從2018年開年至今,已有30多個城市發佈了40多次人才吸引政策,其中不乏北京、上海和最近新加入的天津等大城市,搶人大戰愈演愈烈,進入了瘋狂模式。但是人才大戰並不是這一兩天內突然爆發的,只是近期比較集中而已。許多省份、城市,也是在梳理了先前人才政策的基礎上,出臺了更給力的政策。

在這一輪的城市人才爭奪戰中,深圳稱得上是先行者。2015年1月1日,深圳開始執行《人才安居辦法》,對落戶大學畢業生髮放租房補貼,2016年,又大幅提高了補貼標準,增加為本科15000元/人、碩士25000元/人、博士30000元/人。對人才落戶也進一步放低了要求,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

自2015年起的三年裡,深圳常住人口分別增加60萬、53萬和62萬,而此前的幾年間,年人口增量僅在8萬到15萬之間。人口的陡然增長與人才政策不無關聯,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吸引大量“移民”歷來也被認為是深圳獲得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搶人大戰”背後的深思

再來看看近一年各地花樣百出的搶人政策。

西安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落戶。

武漢推出三大核心工程,助推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其中,鼓勵企業探索用互聯網思維開發人才住宅,爭取讓大學生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房子。

貴州省為高層次人才提供“1+10”服務項目,幫助解決職稱評定、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醫療保障、科研服務、出入境和居留服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廣州,對引進的廣州市金融領軍人才、廣州市金融高級管理人才和廣州市金融高級專業人才,經評定後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和30萬元的一次性安家補貼。此前,廣州印發文件稱,5年內將投入約15億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極具含金量的政策福利,如在廣州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等頂尖人才可獲1000萬元住房補貼或入住2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等。

河南濟源市,凡是引進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除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和安家補助之外,濟源市還將做好高層次人才的醫療服務、配偶就業、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服務,解除其後顧之憂。此外,濟源市還全面放開了對高校畢業生、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和技能人才的落戶限制,凡是中專以上學歷的畢業生、職業(技工)院校的畢業生,憑畢業證到濟源就可辦理落戶手續。

杭州創新地提出了“全球聚才十條”、“開放育才六條”等政策。

蘇州人才專項獎勵單人最高獎超80萬元,據瞭解,蘇州工業園區2018年人才專項經費超5億元,用於引進和聚集海內外各類人才及團隊,激勵實施各類人才計劃,兌現人才購房補貼和專項獎勵等各項安居政策。

成都宣佈“蓉漂計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給每一位外地人才提供7天免費入住青年驛站;同時,給到成都工作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滿5年後可申請按入住時的市場價格購買。

長沙,在長沙工作、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或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首套購房不受戶籍、個稅和社保存繳的限制。

南京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以分別享受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共租賃住房、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五種待遇。

寧波夫妻投靠落戶不受時間限制,父母投靠落戶不受年齡限制。對各類人才提供購房補貼,從1%提至2%,最高8萬元;新型領軍和拔尖人才,最高給予300萬元安家補貼。

北京引進人才原則上不超45週歲,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隨調隨遷,凡符合條件的科技創新等人才均可申請。引進人才無產權房屋的,可在聘用單位的集體戶落戶;聘用單位無集體戶的,可在單位存檔的人才公共服務機構集體戶落戶。

南京提出高校畢業生可直接申請落戶。

鄭州落戶最為寬鬆。只要是專科以上畢業生、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等即可辦理落戶手續。對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和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級領軍人才,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獎勵,提供不超過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工作滿10年且貢獻突出的,可無償獲贈所租住房等。

珠海,贈送50%住房產權、創業團隊最高億元資助。

香港,推出為期3年的人才入境計劃。首年度配額為1000個,每家公司(機構)每年最多可獲配額100個。

天津,本科一般不超過40週歲可直接落戶。

在其他二線城市中,南昌、瀋陽、呼和浩特等城市均提出“中專以上學歷零門檻落戶”政策。

“搶人大戰”背後的深思

為什麼會形成各地的搶人大戰呢?有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認為,“搶人才”的背後,實則是“搶人口”。長期低生育率、老齡化加速等問題,造成我國新增人口下降,改革開放40年來,充足的勞動力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而經濟增速保持較快發展的城市,對勞動力的需求還在上升,這就直接導致了人口缺口的出現。在接下來的20年裡,中國將出現人口的負增長和急速的老齡化,年輕人將成為全國性的稀缺資源。只有搶佔先機,積極引進年輕人,才能維持城市正常運行。


雖然一些城市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成績斐然,但真正吸引人才的並不一定是城市本身的競爭力,而是附著在戶籍上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比如最新加入搶人的天津,更多人看中的卻是其高考資質。落戶者奔著這些短期利益而來,並不會對城市的發展帶來多大的促進作用。如果城市無法為人才提供廣闊的就業平臺和足夠的職業成長空間,那麼從長遠來看,就算送錢送房送戶口,最終也難以留住真正的人才。所以,要在這場“搶人大戰”中真正取勝,不能僅憑“身份”落實待遇,政府部門需要“頭腦清楚”,找到屬於自身的長期的比較優勢,在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發展空間、文化認同、人居環境等綜合性人才服務生態上狠下功夫,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激勵、考核機制,真正發揮人才集聚效應,保證人才個人成長與地方經濟發展共贏。

“搶人大戰”背後的深思

引來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找準優勢行業領域、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引才政策”。只有把城市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根據合理的資源容納能力招徠人才,形成產業鏈,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如果城市定位不準、環境建設不足,人才爭奪戰難免會“爛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