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及、印度、伊朗的特種部隊

埃及軍方最精銳的特種部隊——閃電部隊

成立於1973年10月6日。 這支部隊參與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及多次反恐行動。 據瞭解,閃電部隊隊員都在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接受過訓練,而且都是從埃及陸軍挑選的精英。

「一」埃及、印度、伊朗的特種部隊

埃及閃電部隊

閃電部隊參與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3年10月6日,埃及為了收復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先發制人對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這場戰爭閃電部隊發揮了巨大作用:他們使用 水龍戰法沖垮了以色列吹噓的所謂不可逾越的“巴列夫防線”,隨後閃電部隊通過佈置雷場攪亂以色列裝甲部隊的作戰部署,協助埃及軍隊全殲以色列王牌190裝甲旅。

閃電部隊參與塞浦路斯反恐行動

1978年2月18日, 恐怖分子在塞浦路斯劫持了埃及人質,而且塞政府答應恐怖分子的要求。埃及政府得知消息後,派出閃電特種部隊前去營救,塞政府對此異常惱怒,隨後命令塞政府軍與埃及特種部隊交戰。最後埃及特種部隊成功解救人質,人質無一傷亡。

閃電部隊參與盧卡反恐行動

1985年11月23日,恐怖分子劫持了由希臘開往開羅的航班,飛機臨時降落在馬耳他的盧卡機場,11月24日,埃及政府決定派出特種部隊參與營救。由於閃電部隊行動過於魯莽,在營救行動中有57人死亡。在所有的 劫機事件中,這是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印度——黑貓突擊隊

印度黑貓突擊隊成立於1985年。 現有官兵7500人,分成兩個小組———特種戰小組和特種遊騎兵小組。此衛隊都是通過千里挑一,經過嚴格訓練打造而成。

「一」埃及、印度、伊朗的特種部隊

印度士兵

印度國家安全衛隊作為亞洲最精銳的反恐部隊之一,印度特種部隊的神秘之師,以往多執行絕密任務,較少見諸報端。從反恐、人質救援到保護要員,就像印度國家安全衛隊總指揮庫馬曾經所說:“它出動、攻擊、完成任務後靜悄悄返回,就象神秘的查克那斬掉魔鬼的頭後回到克利須那神的手指上。”

「一」埃及、印度、伊朗的特種部隊

印度士兵

訓練國家安全衛隊在日常的訓練中模擬數百次的真實場景,訓練是保持身體素質和發動突然襲擊的關鍵。國家安全衛隊的訓練絕對稱得上魔鬼式,舉一個例子,隊員都要經受一種戰鬥免疫計劃的檢驗,這項計劃也最能考驗膽識和射擊技能,教官會讓其中一名隊員緊貼著靶子站著,讓另一名隊員瞄準射擊,而且挨著靶子站著的隊員不得穿防彈衣,類似的瘋狂訓練方式數不勝數。

反恐行動

1994年4月24日至25日,“黑貓”突擊隊在 阿姆利則機場執行代號為“阿什萬米達”的反劫機行動。任務結束後,機上的141名乘客、機組成員和參戰突擊隊員無一受傷。此次漂亮的反劫機行動被世界各國反恐怖部隊的教材奉為經典。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

成立於1975年5月。

伊斯蘭革命衛隊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武裝力量中一個特殊兵種,它獨立於軍隊之外,與伊朗軍隊同屬正規軍事力量。但革命衛隊與軍隊產生的背景不同,“血緣”也不一樣。伊朗軍隊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沙皇政府組建的一支由伊朗人組成的哥薩克騎兵師,後來才逐步發展成為服從國王巴列維的一支武裝力量。而革命衛隊則是在伊斯蘭革命中誕生的。

「一」埃及、印度、伊朗的特種部隊

伊斯蘭革命衛隊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霍梅尼等伊朗領導人為了鞏固“勝利果實”,意欲成立一支獨立於軍隊之外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因為霍梅尼清楚地看到,1953年在美國中情局支持下推翻通過選舉上臺的摩薩臺政府的是這支軍隊,而10年後向遊行隊伍開槍鎮壓的仍是這支軍隊。如果依靠這支由國王建立起來的“舊軍隊”,同樣的悲劇也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於是1979年5月5日,伊斯蘭革命委員會決定,在反對巴列維政權的各種準軍事武裝基礎上成立一支治安隊伍——“伊斯蘭革命衛隊”,它直接聽命於最高精神領袖。同時,對軍隊進行大清洗並在軍隊中成立政治和意識形態部,派遣“毛拉”(伊朗的神職人員)進駐軍隊,以伊斯蘭思想改造舊軍隊,成為軍隊人員“精神”上的指揮官。

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政府大力加強軍隊正規化、一體化建設。1992年成立單一的聯合指揮部,加速了正規軍和革命衛隊的一體化管理。但由於革命衛隊與軍隊具有同樣的軍種編制,即陸、海、空三軍及相應的兵種,兩支軍隊的“級別”是平行的,總司令均由最高領袖任命。而且革命衛隊是“新的”,軍隊是“舊的”;革命衛隊是伊斯蘭革命領袖建立的,軍隊是國王建立的。由於“血緣”的不同,從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之初兩支“軍隊”就與國家政權有遠近親疏之分,也就是說革命衛隊屬於通常意義上的“嫡系”,而軍隊則為“旁系”。

因此,無論是從人員配備還是經費預算,革命衛隊總是得到更多的“關照”,這無疑造成兩者的關係一直不融洽,聯合指揮部也就成了鬆散的聯合體,對革命衛隊並沒有多少約束力。加之在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中,革命衛隊以敢打敢拼著稱,為它在戰後地位攀升奠定了堅實基礎。預計在今後一段時期內革命衛隊不僅作為一支獨立的正規軍而存在,而且其兵員會繼續增加,實力和地位會得到進一步提升,但與軍隊的矛盾將會日趨尖銳。

伊朗革命衛隊發展到今天,兵力約13萬人,擁有自己的陸、海、空軍和特種部隊等,主要在國外活動的特別部隊“聖城軍”和民兵組織“巴斯基”也受其領導。與伊朗正規軍相比,以捍衛革命政權、維護國內穩定為宗旨的革命衛隊在伊朗政權中擁有極其重要的政治影響,享受著很多正規軍所沒有的特權。

在政治上,伊朗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在革命衛隊成立之初擔任過衛隊司令,總統內賈德曾作為衛隊軍官參加過兩伊戰爭。現政府內閣中,有5名成員曾是衛隊成員。此外,伊朗議會相當數量的保守派議員在革命衛隊工作過。革命衛隊在國內政壇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軍事方面,革命衛隊可說是掌握了伊朗“最高端”和“最低端”的軍事力量。一方面,伊朗的戰略性威懾武器——包括“流星-3”在內的彈道導彈以及生化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幾乎全部歸革命衛隊所有。另一方面,革命衛隊統管著龐大的民兵組織“巴斯基”,這支隊伍僅裝備輕武器,平時約40萬人,戰時估計可動員至100萬人,伊朗官員曾宣稱可動員1100萬人。“巴斯基”成員遍佈伊朗各地,深入到各行各業,被認為是發動游擊戰和巷戰的主力部隊之一。

「一」埃及、印度、伊朗的特種部隊

伊斯蘭革命衛隊

目前,革命衛隊的陸軍約10萬人,大部分是配備輕武器的步兵,主要負責維護國內安全。革命衛隊陸軍編有2個裝甲師、5個機械化師、10個步兵師、1個特種部隊師和15~20個獨立旅。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革命衛隊陸軍近年來越來越注重於“非傳統”軍事任務,積極為“不對稱戰爭”做準備,加強游擊戰和巷戰能力。在演習中,革命衛隊曾用國產的肩扛式地對空導彈模擬襲擊美製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並利用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類似伊拉克戰場上所謂的“路邊炸彈”)襲擊裝甲部隊。

革命衛隊的海軍大約有2萬人,在海灣地區擁有若干基地,有能力攻擊海灣的船隻和海灣南岸國家。外界對革命衛隊空軍瞭解不多,這支部隊往往與正規軍共享空軍基地,為革命衛隊的快速反應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和空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