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抗金名将打造一锏,数百年保存完整,上世纪差点被熔炼

锏是传说中的兵器之一,属于短粗的兵器形状很奇怪,有棱有刃。在古代很少将士用这种兵器,假如你看见这种兵器,你会发现上面很少有将士的名字。福建博物馆收藏了一把这种兵器,上面竟然有李刚的名字,这个武器更加少见了,属于稀世珍宝级别的文物,将近九百年了还是和之前一样。

宋代抗金名将打造一锏,数百年保存完整,上世纪差点被熔炼

目前中国发现这种武器锏最早也就是宋朝的了,这种兵器长一百厘米左右,棱长将近七十五厘米,其重量大约有七斤左右。锏分为首,柄,身,根。首呈瓜形,锏柄外套有纹花梨木,锏柄与锏身之间有横隔格板,在此处还有“靖康元年李纲制”的字样,锏身是由四个棱,根粗尖细。锏不光是锏还配有鞘,但是鞘是清代时期才配有的,鞘是红木制作而成的,鞘也分鞘体,鞘尖。鞘体表面镶嵌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装饰这个鞘。鞘体的中部还有铜佩,鞘尖有沁,中部包铜佩、璲二道,璲有纽,以供佩带。

我们所说的这把铁锏是李纲自己打造为自己所用,大家成这把锏为“李纲锏”。从北宋保存到现在真是不容易,还保存的那么完整。这把锏在上世纪60年代还差点被熔炼,真是历尽沧桑啊!

宋代抗金名将打造一锏,数百年保存完整,上世纪差点被熔炼

在靖康元年的时候,宋朝受到金军的攻击,李纲打造了一把锏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随身带着,并亲自上阵打仗,当金军攻入汴京,李纲用此武器杀了上百人,给金兵打败,李纲又在另一个地方杀了上千人。李纲为了大宋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最后他被贬到福建,在李纲死之前,他把自己的贵重物品除了他的锏都送给了韩世忠。他的锏当成传家宝传给了下一代,让后代不忘抗金军的时候。

宋代抗金名将打造一锏,数百年保存完整,上世纪差点被熔炼

从宋朝到清朝,不知锏是所归属,更不知是谁收藏了。1926年萧奇在古董商中买了此锏,藏于其外甥林中宇家。在中国发展重工业的时候,此锏被抄走,集中存放于鸡公山上的仓库中,后来把这些金属送去南平一起熔炼时,把锏遗留下来了。1980年,福州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在金鸡山后仓库发现此锏,把发现的这个兵器告诉了省博物馆,按照博物馆的要求把锏退还给林中宇。后来林中宇又把锏捐给了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