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此之前,番禺区各镇街陆续开展了龙舟活动。各式龙舟在河涌游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值得高兴的是,以龙舟制作之乡而远近闻名的洛浦街上漖村上了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及被命名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的石楼镇上了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第一时间》4个栏目,让全国人民目睹大番禺的风采。事不宜迟,让小番带着你,一起深入到这两个地方,目睹其龙舟制作的精湛工艺,领略龙舟文化之乡的传统风俗。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上漖村

央视新闻报道

央视6月16日《新闻直播间·端午节民俗地图》新闻报道

每年到这个时候,手工艺人们在端午节前,把一艘艘新造的传统龙舟送下水。番禺上漖村是龙舟制作之乡,黄剑挺是传统龙舟制作师傅,他认真做每一条龙舟,力求精致。多年以来,他努力传承龙舟手工制作技术和精神,匠心不改!

传承传统龙舟制作

上漖村的船厂以家族式经营为主,主要有黄、卢、梁、陈四个姓氏,黄氏是上漖村最早造龙舟的家族。据村中老人讲述,黄允是上漖村最早造龙舟的工匠。黄允之后,将技术传给黄寮,这是第二代。再后来,黄寮又传给他的儿子黄福、黄辉。“我爷爷黄福又把龙舟制造工艺传给了我父亲黄善。”黄剑挺说。

201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黄剑挺回来接手家业。对龙舟的热爱,源于一生专注于龙舟的父亲黄善。“我父亲15岁开始造龙船,今年75岁,一辈子热爱龙船。我们造龙舟,还会有踢球、旅游等兴趣,但是我父亲的兴趣爱好是龙舟,可以说是100%投入。”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新龙舟骏水

第六代“龙的传人”是黄剑挺的儿子,今年35岁的黄润佳,他28岁开始向父亲学做龙船,如今,他与67岁的父亲一起“拍硬档”。“如今很少人做龙舟,但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龙舟的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所以很需要我们去传承造龙工艺。”黄润佳说。

上漖村造龙舟的历史

洛浦街上漖村是历史悠久的手工制作船只和维修基地,据说最早可追溯至清代。

如今,上漖有龙船厂14间,厂区面积约4290平方米,集中分布于三支香水道上漖涌沿岸,均为临水而建。鼎盛时期,龙船厂一度超过30家,年产龙船约50艘。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老龙船头

上漖村是龙舟制作之乡

洛浦街上漖村是华南地区著名的龙舟制作之乡,已有140年以上的历史。上漖龙舟制作技艺包含升底、钉脚旁、扎彩盘、上龙缆等14个工序,拥有侧立偏差控制、掌口、钉眼处理和船体设计4大技术。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经过多年发展,上漖龙船厂不仅是珠三角地区龙舟制作的行业龙头,而且龙舟制作的订单远销至湖南、浙江、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已成功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小镇将落地洛浦街

今年1月初,打造龙舟小镇项目被列为2018年番禺区重点建设预备项目。在保育龙舟文化和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让传统文化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重焕生机。该项目借力广东龙腾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定位为龙腾时代产业园区,前期建设装修面积8388平方米,截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总投资1380万元,预计今年7月开园投入使用,届时有望打造成为集品牌总部、智能技术、科技孵化、文创类四位一体的产业园区。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洛浦街党工委书记曾远明(左二)陪同市政协原副主席平欣光(左三)考察龙舟小镇建设 叶安琪摄

据悉,洛浦街拟构建龙舟制作行业新型发展道路,将上漖村龙舟制作基地内10余家相对独立的龙舟厂整合起来,成为龙舟制作联合体,并依托该基地建设一栋三层龙舟博物馆和游客服务中心,打造出一个基础设施完备、特色文化彰显、产业支撑明确的特色精品小镇,力争成为番禺区全域旅游的新亮点。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石楼镇

央视新闻报道

央视6月17日《新闻直播间·端午节民俗地图》新闻报道

地处珠江岸边的广东番禺的石楼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来镇上的各个村庄都会派人,一个村一个村的登门拜访,因为是划着龙舟来往,所以名之为龙船景,据说从明朝末年开始就有这一习俗了,而且规矩也颇为讲究,要喝茶吃龙船饼。今年是石楼镇大岭村第一个召景,也就是发出龙船景的号召。

前来拜访的龙船在水面上来回游三次“打个招呼”才能上岸,上岸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交回柬。过来拜访的,除了打招呼以外,还要吃上一块龙船饼和喝上一杯龙船茶,而龙船茶也是有讲究的。喝完茶吃完饼,各村前来拜访的龙舟在河涌里尽情游玩互动,接下来他们还有择日到其他村拜访,一直持续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

石楼镇龙舟的历史

石楼镇龙舟活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民俗特色鲜明。

2007年,石楼镇大岭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9年,石楼镇被命名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龙舟文化之乡”。

石楼镇一直保持着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有“景”,初一大岭景、初二茭塘景、初三石楼景、初四赤岗景、初五细路扒。石楼镇也有多条明星龙船,如石二村的大乌龙、大岭村的黑桡和白桡、胜洲村的靓仔龙船等。

龙船景不光比速度,还比龙船的表演技艺、比装饰,因此十分具有观赏性。每当“龙船景”时,村民扶老携幼站满河岸观看,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龙船招景趁景礼数周

龙船“招景”“趁景”的路线时间早已形成惯例,百年不变。当日,来自兄弟村、老表村的七八十艘龙船穿梭到访,亲戚朋友各方宾客共聚一堂,水上彩龙争流竞渡,一河两岸人山人海,龙船鼓声、鞭炮声震耳欲聋,好不热闹。

“石楼大乌龙”

龙舟之乡番禺,龙舟式样繁多,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石楼大乌龙”。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其造型全国罕有,但又显得稳重而憨厚,船身乌黑发亮,远看就像威风凛凛的黑将军,不仅是番禺乃至珠三角一带有名的龙船前辈,还是当地的“龙船王”!

我们番禺厉害了!希望番禺龙舟民俗文化可以一直传承下去,更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番禺龙舟精神和民俗!

番禺的端午民俗刷屏央视,到底有何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