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價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20多年前,伊朗裔英國人格法,偶然的機會看了一場北京京劇團的表演,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為興趣,他隻身一人來中國學京劇,因為覺得自己的臉像猴子,所以他最喜歡演美猴王孫悟空,幾十年如一日,將“王”的角色演得淋漓盡致。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在倫敦與京劇

一見鍾情

格法生在伊朗,長在英國,來中國前是一個三維動畫設計師。20多年前,北京京劇院在倫敦的一次演出,改變了格法的命運軌跡。

那是一場在倫敦很少能看到的京劇演出,格法說:“它讓我震撼了!我從來沒有想到一個演員能有那麼多技能,一種舞臺藝術可以那麼好看,他們的唱腔、身段都令人著迷,我特別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當時,他一點不懂中文,但是憑著做三維動畫的經驗,他感覺到:“京劇的身段是最美的。”於是,格法到後臺跟京劇團的人聊天,然後陪他們上街買東西。很快又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毅然捨棄收入豐厚的工作,隻身一人來到中國學京劇。那時候,格法32歲,一個在中國人看起來完全不適合學戲的年齡。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俗話說,“人過三十不學藝”。格法每天都要和十幾歲的孩子們一起,從最基本的壓腿、踢腿、下腰、拿頂開始練。這對於一個毫無基礎的成年人來說,必須有超常的毅力,更何況,格法選擇的又是京劇中最難的行當--武生。老師說,他的功夫叫“回籠功”,一天不練就回去了,所以他必須天天練習。格法回憶自己剛剛開始練功的日子,“我的腿天天疼,哪兒都疼,頸椎、腰椎、渾身沒勁兒,還老感冒。”但是格法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剛到中國,由於語言不通,格法只能通過意會、手勢和老師進行溝通,學習則是照貓畫虎一招一式地摹仿。格法為學京劇拜過不少老師,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張鳴祿、馬幼年等。“年齡大的都是我的老師。”格法說自己的老師很多,每見懂行的便要跟人家學。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幾年的刻苦磨練,終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格法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而且對京劇的歷史已有一番研究。至於他主演的一出出武生劇目,讓人看後更是驚歎不已。在短短的三四年裡,他竟把京劇武生行當的幾齣代表劇目學到了手,如短打戲《三岔口》、《武松打店》,長靠戲《挑滑車》等。1997年,格法大膽嘗試,與中國京劇院合作,運用京劇表現手法編排了莎士比亞的名劇《仲夏夜之夢》,在人民劇場公演後引起轟動。

“洋猴”橫空出世

演好“王”的角色

學藝4年後,格法開始學習猴戲《鬧天宮》,他對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新角色很著迷,每天都比別的學員早一個小時到練功房,還買了許多關於猴子的書籍、VCD潛心研究。因為覺得自己的臉像猴子,所以他最喜歡演美猴王孫悟空。

1999年1月下旬的一天,北京虎坊橋工人俱樂部的舞臺上正上演格法版的京劇《鬧天宮》,北京京劇院的演員們則為這位“梨園洋猴”擔任配角。格法扮演的孫悟空一登場就博得了滿堂喝彩。他表演的一招一式準確到位,顯示了紮實的基本功,把美猴王“嬉、笑、怒、罵”的神情、心態表現得活靈活現,為觀眾勾勒出了一個武藝高強、狂妄自大卻又調皮搗蛋的猴王形象。戲中大段的武打和頗有難度的出手技巧也運用得頗為自如,令人讚歎。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他出演的《鬧天宮》獲得了國際京劇票友大賽的最高獎“金龍獎”。從此,格法開始了“洋猴王”的生涯。

工夫不負有心人,十幾年的功夫,格法已經從一個京劇門外漢,成了圈內頗有名氣的“洋猴王”。畢業後,他和一些朋友組織了“國際美猴王團”,在伊朗國際藝術節上獲得金獎。

傳遞價值,在京劇和西方文化之間架一座橋

鮮花、掌聲、國內外電視和報刊的多次報道並沒有令格法陶醉。他認為,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也是世界藝術的精華,他要為京劇的傳播、振興做出積極的貢獻。為此,在各國駐華使館和外國留學生集聚的地方,格法總是利用一切機會或演出,或講解,大力宣傳京劇。

在對京劇越來越瞭解的同時,格法開始安排自己兼職扮演另外一個角色--京劇推廣大使。他說:“我是一個外國人,我來給外國人講京劇他們更容易接受。”為了讓外國人能更好地瞭解京劇,他把京劇《美猴王》改編成了英文版,而且每次演出他都會找幾個普通外國人來扮演戲中的小角色。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瞭解並接受京劇這門奇妙無窮、其樂無窮的藝術。

2006年國慶節前的一個星期天下午,在譚鑫培、餘叔巖、梅蘭芳等京劇大師曾經表演過的北京湖廣會館大戲樓,一場特別的京劇正在上演。這是由格法牽頭,十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老外和幾位中國京劇演員一起用英語合演的《大鬧天宮》。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舞臺上,兩個兒童在和一位老師學京劇,而身著戲服的格法則一個人端坐桌前對鏡勾臉。幾筆下來,一張猴臉初見雛形。在舞臺上勾臉,這是中國的觀眾沒見過的。格法用英語開講,語調空靈而悠遠,有點像西方大片裡的旁白。他講到徽班進京、乾隆看戲,講到白臉曹操、黑臉包公……

他解釋說,要讓從來沒有接觸過京劇的人首先對京劇有個大概的瞭解,然後才好看戲。他說,他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到用英語來演繹京劇的。從他喜歡上京劇以後,幾乎是逢人便講,但是他發現讓人理解並不容易。“你讓他們看的時候他們特別喜歡,但第二天你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說不知道,說看到人戴著黃帽子,打來打去。”這樣的情況碰到多了,格法開始覺悟,“即使演的時候打上字幕也沒用,因為那裡面沒有他們的文化,你必須把文化給他們。”於是,格法試圖在中國京劇和西方文化之間架一座橋。他想到了用英語唱京劇。

這種形式外國觀眾幾乎眾口一詞地說能夠理解戲的內容,這讓格法很高興,因為這正是他要追求的效果。格法承認,自己破壞了京劇中的某些東西,但為了吸引觀眾,他必須要找一個橋,他最終找到的路子就是把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

與趣味有關,

是一輩子的事

每天早晨六點開始跟馬幼年老師學習練功,下午聯繫工作,或者去國際學校當老師,晚上去不同的地方演出,或者做義務的京劇講解員。格法在北京的生活簡單而充實,他樂在其中,享受著自己在中國的粉墨春秋。

現在,格法把目光放在了北京,他鎖定的目標觀眾是那些在北京的外國人。每場戲演完了,觀眾散去。格法到後臺卸妝,衣服幾乎全溼。

目前,格法的演出是賠錢的,他必須得靠別的途徑來維持生活。唱戲之餘,格法去給老外們講京劇,還在國際學校講英語。“生活要豐富,這方面豐富了,別的方面就不豐富了。京劇是第一,別的是第二。”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格法有一個特別不喜歡別人問的問題,那就是問他為什麼這麼喜歡京劇。“我覺得這是中國人的一個問題。京劇是高級藝術,是最美的,居然有人這麼問我!”他說。“中國的很多年輕人不懂京劇,這個東西就慢慢地破壞掉了。”格法表露出他對於京劇前景的危機感。他說,他不但要把中國的京劇和西方文化結合起來,還要把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

“我把最好的時間給了京劇。”格法這樣說。格法同樣不喜歡別人問他打算要唱到什麼時候,他說要一直唱下去,沒有盡頭。因為他認為,這件事與趣味有關,是一輩子的事。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传递价值 成就你我——演好“王”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