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栽種的這種農作物,曾經養活過無數中國人,還是在國外引入的

中國有四大糧食,分別是玉米、麥子、稻米和番薯,每一種糧食從自至今都養活了無數的“中國人”,番薯這種農作物原產地不是我們大中華民族的,據傳,萬曆二十一年(明朝1593年),遠在呂宋(菲律賓)做生意的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及其子陳經倫,在當地看見人們種植一種叫“甘薯”的農作物,甘薯“其色硃紅,大如拳頭,產量又高,廣種耐脊,生熟皆可食,生食如葛,熟食如蜜”,

農村栽種的這種農作物,曾經養活過無數中國人,還是在國外引入的

想到家鄉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貧瘠,糧食不足,陳振龍決心把甘薯引進中國。1593年菲律賓處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視甘薯為奇貨,“禁不令出境”。陳振龍經過精心謀劃,“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並在繩面塗抹汙泥,於1593年初夏,巧妙躲過殖民者關卡的檢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於農歷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廈門。甘薯因來自域外,閩地人因之稱為“番薯”。番薯傳入中國後,即顯示出其適應力強,無地不宜的優良特性,產量之高,“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因此很快地從內地傳播開來了。

農村栽種的這種農作物,曾經養活過無數中國人,還是在國外引入的

對於古代的百姓們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無非三樣,第一:就是再累再苦也要活著,第二、能吃上一口飯填飽肚子,免受飢餓之苦,第三、有衣禦寒。古時候,國與國之間常年有衝突,戰火連綿不斷,而行軍打仗就需要有足夠多的糧食支援,在那個農業技術不發達的年代,不管種植什麼糧食,產量也不高,況且還有各種天災人禍,能收成的糧食也就更少了

農村栽種的這種農作物,曾經養活過無數中國人,還是在國外引入的

農村栽種的這種農作物,曾經養活過無數中國人,還是在國外引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