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打3000點保衛戰,管理部門責無旁貸

06.15李志林—忠言周評:打3000點保衛戰,管理部門責無旁貸

本週在一系列利空(3000億獨角獸基金配售、美聯儲加息、繼續推進去槓桿政策、美國很可能對中國500億美元出口商品增加關稅)的集中打壓下,A股再下一城,上證指數、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分別跌1.49%、2.56%、3.72%、4.09%。深成指和中小板雙雙破萬點大關,上證指數探低至3008點,創了2016年10月以來的新低,3000點整數大關岌岌可危。市場悲觀和恐慌情緒日益加重。

1、股市走勢嚴重背離了經濟基本面。

今年一季度GDP為6.8%,4月份增長6.7%,5月份又恢復到增長6.8%,比上年同月加快0.3個百分點;消費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其中民間投資增長8.1%,比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稱,“總體看,前5個月國民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然而,今年以來,A股卻從去年底3307—3021點,跌了8.64%;深成指從11040—9943點,跌9.93%;中小板從11340—9983點,跌12%;創業板從1752—1641點,跌6.33%。這顯然是與經濟基本面背道而馳的。

2、從縱向比較看。

10年前的2008年6月,當跌破3000時,管理層發佈一系列重大利好,打了一場“624”反擊戰,指數反彈到3800點。3年前的2015年7月,上證指數連續暴跌到3700點,政府就組織國家隊救市,在3500點、3300點、2800點組織3道防線,展開反擊。

但是,如今2018年6月,上證指數又回到了3000點。而這10年,中國的GDP從27.02萬億,增長到82.37萬億,增長了206%,而股市指數卻在原地踏步。這表明,中國股市是一個無效率市場、負效率市場,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3、從橫向比較看。

10年前,全球經濟危機發源地的美國股市從6470點起步反彈,走了10年大牛市,漲到26630點,漲幅313%;債務危機下的歐洲股市和經濟危機下的日本股市,也都漲了200%以上;香港股市也收復了08年金融危機的高點。

唯獨全球經濟一枝獨秀的中國股市,卻熊冠全球10年,至今處在金融危機前高點的半山腰以下,仍在走回頭路。然而,股市的管理層卻麻木不仁、視而不見,不再稱“厲害了,我的……”,連一點為國爭光的志氣和緊迫感都沒有。

4、從估值看

當今上證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已低達13.8倍,比05年998點和08年1164點、2013年1849點各歷史大底的估值還要低,成為全球股市的估值窪地。

尤其是,除了上證50有所拉抬以外,3500多隻股票中,有2500多隻股票創了2016年1月熔斷時2638點的股價新低。換而言之,80%的股票仍處於股災最低點的水準之下,這意味著2015年的股災還在延續。

因此,高位獲利逃脫的國家隊沒有理由不繼續捍衛中國股市的超低估值,而為打3000點保衛戰出力。否則,就等於將中國股市的歷史大底的廉價籌碼、廣大投資者的割肉盤拱手相讓給比例不斷擴大的MSCI的外資機構,

5、從引發新的金融風險的誘因看。

在經歷了2015年的罕見股災、國家隊進場救市後,照理,在市場的首要問題是休養生息,放緩擴容,吸引新增資金進場,恢復投資者信心,部分挽回投資者的巨大損失。

但是,有關部門不聽市場的諫言,也不顧先前“4000點以下不發新股”的承諾,在3000點時,就迫不及待、一意孤行地搞擴容大躍進,不切實際地提出“用2年時間消滅新股排隊堰塞湖”的目標。於是,把每週發8—12只新股的高速擴容,稱為“新常態”,並堅稱“股市下跌與擴容加速無關”,兩年中發了670多家新股。終於導致大量新的大小非拋向了市場,導致許多個股莫名其妙地大面積“閃崩”。

回頭看,這670家新股基本上是屬於“低質量發展”的產物,離高層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相距甚遠。融資數量的“所得”,遠遠小於大盤市值的“所失”。

既然是市場的供嚴重大於求,造成了當前股市流動性枯竭,那麼,有關部門就應當再次出手,拯救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嚴重不足。

6、從化解金融風險的關鍵點看。

在本週,“一行兩會”高層聚首第十屆陸家嘴論壇,銀監會主席郭樹清稱:“努力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置各類隱患,以經常的‘小震’釋放壓力,避免出現嚴重的‘大震’”,“底線思維,防患於未然”。

按我理解,他這裡主要指的是金融去槓桿必須十分注意節奏。就股市而言,目前最大的風險就是大股東股權質押的市值達5.7萬億,其中有5528億已接近平倉線。如何化解這類風險呢?有人認為,應該逼大股東強行平倉。而不用在乎股市跌,乾脆讓股市跌個透。

但我認為,股市是一個信心市場,如果廣大投資者的信心摧垮了,紛紛離場了,沒有人願意來參與股市,那麼,只要每天有幾十只的個股被強行平倉跌停,必然會引發市場大量的割肉盤,導致幾百只個股的強平跌停,到時就會再現千股跌停的奇觀。那時,像2015年股災時那種系統性金融風險就不可避免。股市的風險不僅是通過暴漲後累積的,同樣也可以在持續的暴跌後中爆發的,一旦幾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都被強行平倉,那麼將是對“無主”的上市公司和實體經濟的致命打擊,後果不堪設想。

為此,監管部門必須十分重視市場上廣大投資者十分在乎的3000點整數關的得失,在此位置附近,必須組織打響3000點保衛戰。

更何況,4月18日跌到3041點時,中央召開防範金融風險的政治局會議,罕見地將股市列為第二項議題討論研究,也包含有對3000點整數關的重視。

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對維護股市的穩定,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而現在人們期待的是,及管理層、尤其最高層呵護股市、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聲音,期待監管層拿出抑制股市暴漲時的堅決態度,來遏制股市的持續暴跌。

7、長假後的關注點

首先是關注週六凌晨,美國是否推出對中國500億商品增加關稅清單。如果有,那麼節後大盤還將遭到最後一擊;如果沒有,大盤有望出現反彈。

其次,關注機構對3000點整數關,機構是打防禦戰(如週五已有對金融股和地產股有護盤行為),還是放量打反擊戰。

再次,做好3000點整數關被擊穿的準備。但隨著利空因素的陸續出清、風險大幅釋放後的減弱,以及估值因素的作用,應相信,市場繼續調整的空間比較有限。屆時,可關注底部抗跌放量個股的機會。

四是做好圍繞3000點、進行較長時間震盪築底、打持久戰的準備。但要控制好倉位中資金和籌碼的比例。

李志林:打3000點保衛戰,管理部門責無旁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