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眼看公司」內鬥愈演愈烈監管忍無可忍 康達爾的賬目給誰放心

大汪哥 大汪財經 大汪財經

「汪眼看公司」內鬥愈演愈烈監管忍無可忍 康達爾的賬目給誰放心

千山藥機2017年年報被“非標” 追溯下調超4億淨利

千山藥機(300216)原定於4月27日披露2017年年報,最終卻延期了一個多月。6月8日晚間,公司年報終於出爐。數據顯示,千山藥機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下降近六成;淨利潤虧損3.24億元。審計信息顯示,上市公司2017年度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審計機構稱,千山藥機目前資金短缺,無法償付到期債務且涉及較多的司法訴訟,導致大部分銀行賬戶、重要資產被司法凍結;且2017年度營業收入大幅萎縮,出現重大虧損,各項資產存在明顯的減值跡象。目前由於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及持續經營能力存疑,審計機構無法確認千山藥機2017年財務報告數據的合理性。千山藥機也未能就改善持續經營能力相關的應對計劃提供充分、適當的證據。

審計機構指出,千山藥機實控人之一、董事長劉祥華凌駕於公司內部控制之上,致使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失效,導致千山藥機違規發生了金額巨大的民間借貸、關聯方資金佔用、對外擔保,以及不明原因資金收支等事項,但審計機構無法獲取上述項目真實性、完整性、金額計量準確性等方面的有效證據。

大汪哥點評難產的年報終於出爐,爆出了“民間借貸”的亮點。曾幾何時多少上市公司被民間借貸拉下了馬,是否會重蹈覆轍,還需拭目以待。

美尚生態控股股東在掏空公司 員工接盤虧近20%

6月7日晚間,美尚生態(300495)發佈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購買資產的重大事項,標的公司屬於與公司主營業務有協同效應的商務服務業。公司擬採用現金交易方式購買標的公司100%的股權,交易金額暫定為5億元至6億元之間。公告稱,此次交易“有助於公司‘智慧園林’戰略性佈局的落地,有助於夯實公司‘生態文旅’的產業佈局。”該筆交易細節已經發布遍飽受市場質疑。工商登記顯示,該交易標的實際控制人為美尚生態大股東,且標的成立才剛剛一年,註冊資本僅為500萬元。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控股股東這筆令人驚訝的關聯交易,美尚生態的董監高也頗具個性,一邊減持套現,另一邊自家員工卻在接盤。2018年1月5日,董事兼高級管理人員潘乃雲近期減持350萬股,其中,有200萬股的受讓方為公司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即目前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中排第5的“西藏信託有限公司-西藏信託-萊沃3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然而,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完成後,公司股價走勢並不理想。以6月8日收盤價計算(11.73元/股),不到5個月時間,上述員工持股計劃已浮虧超過19%。

大汪哥點評高管把股票減持給員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如果不是高管經濟出現問題,就是公司出現問題了。

業績暴雷接連違約猛獅科技遭劫 實控人"另起爐灶"

在迎來上市輝煌時刻僅幾年後,猛獅科技(002684)如今卻往深谷滑落。在接連遭遇利空消息後,股價連續下跌,目前公司控股股東汕頭市澄海區滬美蓄電池有限公司(下稱“滬美公司”)及其質押公司股權由於跌破平倉線,目前已出現多筆違約。不過,猛獅科技股價近日下跌背後,公司目前實控人、董事長陳樂伍一邊轉讓猛獅科技控制權,一邊在上市公司體外“另起爐灶”。

陳樂伍在上市公司體外培育新的項目也浮出了水面。根據一份右下角標記為2018年5月的融資計劃書顯示,由陳樂伍作為大股東的浙江永正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永正鋰電)正在進行募資,計劃在2021年上市。資料顯示,永正鋰電成立於2016年,公司是以工業級碳酸鋰或工業級氫氧化鋰為原料苛化法生產微細粉(D50在8-10微米)的電池級氫氧化鋰。公司稱,目前全國能大規模生產微細粉氫氧化鋰的企業僅永正鋰電一家。

大汪哥點評上市公司業績糟糕,大額商譽減值甩掉包袱,壓低上市公司估值,然後新孵化的公司未來或有機會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裝進上市公司,大股東應該很開心,但是誰虧了呢?

內鬥愈演愈烈監管忍無可忍 康達爾的賬目給誰才放心

近日,監管終於忍無可忍,對康達爾(000048)進行立案調查。之前,康達爾股東內鬥愈演愈烈,雙方在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一事上的爭執已使得公司年報延期至今。康達爾更在公告中怒斥京基集團,稱其行為是刻意干擾公司正常的年度審計工作,並直言“京基集團頻繁要求臨時改聘會計師事務所,毫不考慮年審工作的實際操作性,不顧及康達爾2017年年報無法如期披露並面臨退市的最嚴重後果”。

根據公告,京基集團提案的兩家會計師事務所皆被否決,而康達爾提案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更因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函告謝絕承接公司2017年度財務審計和內控審計業務而擱置。值得注意的是,有報道猜測,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函告謝絕承接公司2017年度財務審計可能與其被證監會調查有關。

大汪哥點評就會計師事務所選誰的問題爭執至今,難免會讓人對其財務數據有所懷疑,是有了窟窿沒補,還是虛增了幾多利潤,抑或只是單純的與這家事務所“合作愉快”?立案調查之後,或許會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