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盡人生三種孤獨感的三首詩,只有經歷過孤獨的人才讀得懂

道盡人生三種孤獨感的三首詩,只有經歷過孤獨的人才讀得懂第一種孤獨感:漂泊的孤獨。

1、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首寫滿了孤獨的詩。字裡行間沒有敘說此時張繼的心境有多麼的孤獨蒼涼,而作為讀者我卻能夠深深感受到他作為一個遊子漂泊在一葉江舟中的孤獨感。仕途上的失意,人生的坎坷,家庭的負擔全部壓在一箇中年大叔的肩膀上,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綿綿愁緒,讓張繼這個天涯遊子徹底失眠了。霜,對愁眠,寒山等詞彙已經道出作者的心境,季節雖暮秋心境已寒冬,全詩不著一個“孤”或“獨”字,卻盡得孤獨的況味。這種遊子漂泊的孤獨絕唱,情景人三者交融,古今第一。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當我們漸漸長大,總有一天會離開家離開父母,做一個漂泊天涯的遊子,為了夢想去闖蕩打拼奮鬥,你走過很多的城市遇見很多的人看過很多的風景,當你遭遇挫折而沒有父母的關愛支持時,當你身無分文而沒有朋友伸出援手時,一種孤獨的心境就會油然而生,像浪潮一樣侵襲擊打著你的內心。獨在異鄉為異客,故鄉情在於一個“故”字,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浮生如寄,漂泊無依,未著衣錦哪敢還鄉?長年在外始終沒有家的溫暖,這種孤獨生出的淒涼感千百年來在某一刻都會出現在某一個出家遠行的遊子旅人心中,成了一種特殊的情結,不由張繼始,不由張繼終。

道盡人生三種孤獨感的三首詩,只有經歷過孤獨的人才讀得懂

第二種孤獨感:一個人內心的孤獨。

2、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一種心境的孤獨,孤人孤舟孤釣,釣的不是冰雪覆蓋下寒江裡熱鬧的游魚,而是排遣作者心中的一種寂寞。抱負不得施展,夢想難以實現,在政治上的見解又不被理解。柳宗元內心的孤獨只能訴諸於外物。正如現代人說的: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柳宗元於大寂靜中釣得是心中的波瀾,時而歡騰時而寧靜。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作為一個躲避塵世紛擾與厭倦官場沉浮的詩人哲學家,他於入世中出世,尋求片刻的安寧清心,不正寫照著無數的當代人在社會中做著儒家爭名奪利的事卻有一顆道家歸園田居的心嗎?

然而,能夠心境淡泊的又有幾人?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境界所有人都會置身於名利場中,又有誰會主動退出一步海闊天空或去尋找那種噬心蝕骨的孤獨?用孤獨來寧靜自我的人,一定有一顆倔強高傲的內心。現代人最怕孤獨,倘若女人沒有了閨蜜男人沒有了女人,他們的人生就會變得無所適從。空虛的心靈習慣了被別人的瑣事眼光填滿,自然無法審視自己的內心。在千山絕鳥、萬徑無影的孤舟裡,柳宗元凝視著手中的釣竿,內心古井無波,一人獨釣寒江,他無需與人說,便已擁有了整個世界。

道盡人生三種孤獨感的三首詩,只有經歷過孤獨的人才讀得懂

第三種孤獨感:作為人的孤獨。

3、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有情。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卻少了人的性靈。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偏偏人就試圖擺脫天道所賦予萬物的孤獨感。陳子昂站在時空的長河裡浩瀚的星空下愴然涕下,便賦予整個宇宙以悲天憫人的色彩。陳子昂作為一個個體的人,生於天地間,感嘆宇宙的浩瀚無垠與人生的渺小短暫,生出一種浩然孤獨的長嘆。正如仲尼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覺察到了人存在的意義是多麼微不足道,也正是這微不足道的覺察讓他的孤獨充滿著歷代文人對人類自身的終極人文主義關懷思想。他的孤獨感讓宇宙因為人的存在才有意義。

這種關於人性本是孤獨的想法人一輩子都有想到過。簡而言之就是人為什麼活著?只是為了現實中更好的生存沒有人願意多想這個問題。當然,在你老掉臨死的前幾年你一定會想到死亡,你會有一種大恐懼大孤獨。我會想:千百年前沒有我千百年後依然沒有我,我死了就徹底化灰消失不見,後代子孫不知道我的名字,我就像沒有在人世走一遭一樣。人們生活中之所以有做人難為人一世太累的感嘆,還不是因為孤獨!因為我們始終是一個人,赤條條得來赤條條得去,活著的時候還要靠自己,這種孤獨伴隨著人的一生,每每想到宇宙雖大我卻買不起一百平米的房子,就藍瘦香菇!陳子昂因思考人生與宇宙的關係而孤獨泣涕,我又何嘗不是一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