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站在“竹溪堂”的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青磚、黑瓦、馬頭牆,古樸的木門,移步其中,琳琅滿目的竹木雕作品有序地擺放著,這些作品既秉承了明、清時期的藝術風格,又有時代的創新和發展,創造出它們的就是黃山市徽州竹木雕刻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洪建華。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16歲起投筆捉刀,秉承徽派傳統雕刻工藝,從事竹刻工藝至今。洪建華雕刻捉刀穩健、行刀剛勁,作品構思巧妙、古樸典雅、文風厚重;其鏤空雕刻層次分明、工刻至多能達到十五層工,枝葉靈動、人物逼真、形似神傳。故宮博物院竹木牙角專家劉靜稱其恢復了瀕臨絕跡的深浮雕竹刻技藝。

“專注並做到極致才能專業”,這是洪建華的座右銘。秉持專注並做到極致才能專業的雕鑿鑽研精神,匠心築夢,洪建華立足徽州竹木雕刻事業,堅持 “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勇於創新、追求卓越、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並把工匠精神滲入到每件作品的每道工序,他的竹雕藝術品大體分兩類:一類為竹面雕:如筆筒;一類為立體圓雕即竹根,雕刻人物鳥獸等立體形象。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在談及為何傳承這門技藝時,洪建華說:“從小我就在牌坊底下長大,每天放學回家,就在牌坊底下打銅板啊之類的,夏天午睡都是在牌坊底下的青石板上。時間一長自己也漸漸愛上了這些牌坊上雕刻精美的圖案和花紋。”

洪建華研究雕刻,最初遭到了家裡的反對。因為他們覺得這個東西刻出來沒有市場賺不了養家錢。可是洪建華不這麼認為:“我喜愛這個,我並不是為錢才學的,我學這個東西,心裡感覺到很快樂。”提起創業初期的艱辛,他和愛人當時租的房子只有十幾平米,除了一個臥室就是廚房了,工作室乾脆就設在臥室裡面。炎熱的夏天來了,他們就直接在地上睡覺,而到了下雨天,整個屋子都漏雨,房間裡就擺滿了盆用來接雨。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洪建華專注著自己的技藝,一開始是臨摹古人的作品,然後是在傳統技法上的創新。他說,你在雕刻的時候,你必須去和竹子對話,你必須融入自己的構思裡去,學著去琢磨再深入體會地去刻它。在雕一個人物時,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專注並做到極致才能專業,洪建華通過實踐及研究,集眾家之長,創造出高浮雕、多層次鏤空雕、高浮雕拼接鑲嵌技藝等技法。

隨著洪建華的第一件作品——“八仙過海”的筆筒賣了300元,這也更加堅定了他雕刻的決心。之後“商旅圖”、“西廂記”、“聖人泛舟”、“遊春圖”、“農家樂”等作品橫空出世,並收穫了廣泛的讚譽。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數十年來,洪建華參加省級、國家級各項技能比賽和作品大展,均技冠群雄,屢獲殊榮,取得一等獎(金獎)百餘次的驕人成績。2012年入選深圳第十一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進行技藝展示,在北京、韓國首爾、香港、臺灣、澳門、合肥等地均舉辦過個人展。

「大國徽匠系列尋訪」徽派竹刻大師洪建華:做到極致才能專業

洪建華不光是優秀的竹木雕刻大師,也是徽雕技傳承的帶頭人。其實在技藝傳承方面洪建華也面臨了很多手工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的問題:現代人的浮躁缺乏敬師敬藝精神。洪建華:“這門手藝沒有三年的基本功學不會的,他必須放掉一切,捨棄一些東西,來學這個雕刻。所以(專心)學這門手藝的人就越來越少。”洪建華說,他的工作室在挑選徒弟的時候都要先給報名的人三個月時間考慮清楚,因為一旦進了工作室學藝,就至少是三年的時間。因此,只有那些真正愛好竹雕的人才會被留下來。

洪建華帶著對徽州竹雕事業的熱愛與敬畏,用懇懇善心守護綿長久遠的徽韻遺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