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中透露的“健康訊息”,快學一下!

便便中透露的“健康訊息”,快學一下!

《中國大腸癌流行病學及其預防和篩查白皮書》顯示,中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發病譜的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居第五位,居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後。

據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在中國40~74歲人群中,大約有1.2億人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所以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排便情況,並增加一些腸道養護措施,來預防大腸癌。

便便中透露的“健康訊息”,快學一下!

  • 便血

如果是用紙擦出血,更可能是痔瘡問題,但如果是便便中帶有血絲,偶爾一兩次,可能是食物中帶有紅色成分,經常這樣,並且呈柏油樣便或者鮮紅的血便,就需要重視。一般來說,上段腸道出血可能會有柏油樣便,而出現鮮紅的血便則是下段腸道出血。

  • 大便次數改變

常年保持一樣的排便次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沒有任何措施情況下,突然改變。比如常年便秘,突然開始大便次數增多,並且有膿血。又或者是本身每天排便,突然隔幾天才排便,並且維持一段時間,就要注意。

  • 大便性狀改變

在大便次數改變的基礎上,如果便便的性狀也大不相同,比如從原來的條狀變成不成形的稀狀或稜狀。

當然,要注意的是很多腸道疾病的表現都差不多,血便也可能和痔瘡、腸結核、腸梗阻有關。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血便都是大腸癌,但可以明確的是,出現血便或者排便規律變化,都說明腸道存在問題,需要儘快檢查辨別,方便對症下藥。

日常生活中,想要預防大腸癌,主要還是要關注飲食

便便中透露的“健康訊息”,快學一下!

特別注意補充益生菌

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失衡與大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而益生菌能夠很好地調節腸道菌群,抑制有害菌,增加有益菌,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並通過以下3點來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腸上皮,發揮抗腫瘤的作用。

1、 調節腸黏膜免疫

如植物乳桿菌可以顯著增加結腸上皮防禦細胞的分泌。乳酸桿菌可以激活中性粒細胞呼吸爆發酶和巨噬細胞酶的活性,刺激巨噬細胞發揮免疫調節作用。

2、 修復腸黏膜屏障功能

益生菌能在腸道表明形成一層保護屏障,對抗致病菌和毒素的黏附和入侵。

3、 阻斷腫瘤相關信號通路

簡單地說,就是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其中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可以減少炎性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的產生,從而防止大腸癌的形成。

益生菌補充存在於酸奶、奶酪、紅酒等發酵食物中,以及益生菌補充劑中,日常生活中每天補充一點,對腸道健康很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