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欧洲时报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小长假了,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端午节不但对中国人十分重要,很多外国人也纷纷加入了庆祝这一传统节日的行列里。而说起人们对端午节美食的普遍印象可能只有各式各样的粽子。事实上,端午节的日子里,不但有丰富的美食,还有其背后鲜有人知的故事。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6月9日,人们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参加端午节龙舟赛。

在俗信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毒月”,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洁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具有的象征意义的和一定营养成分的食物,借以辟毒祛邪,防病健身。

大蒜蛋:避“五毒”

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图为大蒜与鸡蛋。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人们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民间一般都会食用一些具有传统仪式化的食物来达到辟毒祛邪的目的。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端午节五毒之毒蛇。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端午节五毒之蝎子。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端午节五毒之壁虎。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端午节五毒之蟾蜍。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端午节五毒之蜈蚣。

五月五吃“五黄”

端午节吃“五黄”的食俗流行于杭州等地。农历五月,杭州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端午那天,在浙江的杭州必须吃雄黄酒(以雄黄和烧酒调和,削菖蒲根加入,饮少许)、黄鱼、黄瓜、咸蛋黄以及黄鳝,称为“吃五黄”。

雄黄酒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2016年6月3日,端午节前夕,河南清明上河园,打扮成宋装的民众,举行迎送雄黄酒活动,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黄鱼

端午时节量多质优“五黄”中的黄鱼,平时喜欢栖息在较深海域,四月到六月份在近海一带洄游产卵活动,秋冬又回到深海区。每逢五月正值排卵期的黄鱼,在近海出现得比较多,端午时节的大、小黄鱼量多质优,营养丰富,往往是这一时节前后的主打时令海鲜菜,理所当然位列端午必食“五黄”之一。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图为烹制完成的黄鱼。

黄瓜

在民间,黄瓜有“第一瓜果”之称。四季转换,在众多水果中,黄瓜比其他瓜果上市早,5月中旬就能吃到新上市的,时间上正好与端午对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图为新鲜的时令黄瓜。

咸蛋黄

咸蛋黄没有黄鳝、黄鱼和黄瓜的时令性,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寓意着健康平安。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图为咸蛋黄馅儿的粽子。

黄鳝

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古时医书也曾有过记载,黄鳝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用,所谓民间常说的‘端午黄鳝赛人参’。”

端午节不止有粽子,还有美食和故事

图为已经烹制完成的炒脆黄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