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不湊熱鬧的球迷不是假球迷,沒錯,俺就是來蹭世界盃的。誰帥誰奪冠不關俺事,那是球迷的事和球事,俺只關心健康。世界盃前後,看到、想到、受到刺激,只要能和球扯到一塊的,隨時來侃。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對這幾天賽事的思考。

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世界盃的揭幕戰常常是沉悶的,打得電光火石皮球猛往門網裡飛的情況十分罕見,超大比分血洗的事兒,在上世紀發生過,30年代意大利人在首戰中曾敲入7粒。今屆的揭幕戰,俄羅斯隊的表現可謂驚豔,戈洛溫更是一戰光耀本星球。少年強,則國足強,有戈洛溫這樣的神奇小子,誰還會質疑俄羅斯隊的未來?但光榮是人家的,作為很想愛國足的潛力粉,又怎能不思考,假若2026年擴容到48支隊,我們還擔心進不了決賽,是不是隻有提前申請2034年的主辦權這一條路可走了呢?

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說到國足,說到少年,不得不提傳統老朋友對我們的理解,來自貴州丹寨的6位少年作為護旗手參加了開幕式,那精心的安排,像是關照,更像是激勵。有評論員說,世界盃咱們除了國足,能去的都去了。沒錯,報道團、旗子、喇叭、還有10萬3種口味的小龍蝦,都去了,更重要的是咱們還去了6位少年,是6,不是8,未來六六大順呢。瞧瞧,傳統老朋友替咱們想得多周全。

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國足的未來,樂觀的人總說,咱們人口基數大,不就是1億人裡挑1個嗎?總會湊出1支隊的。可掐指一算,10幾億人中真愛足球,真的從小接受訓練的有多少呢?踢球有那麼多好處,可有多少家長願意把孩子的未來和足球真正地綁定?家長擔憂,不能光宗耀祖也就算了,耽誤了學業還弄一身傷和壞毛病,那就是大件事。但這擔憂也許是多餘的,要知道,成功的人生常是跨界實現的。

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為了讓孩子實現跨界大爆發,途徑很多,不要以為踢足球的退役後,就只有個別人可以當董事長賣鞋,或者去當足球評論員;也不一定要弄生態農業販水果,還有很多事可以做。關鍵是要提前做準備,在這方面近期的在成功典範是本屆盃賽冰島隊的門將哈爾多松,這小夥的主業其實是個導演,最近某著名可樂的北歐地區廣告片就是他執導的。您曾記否,當年鬧金融危機時冰島人的淡定,人家不怕,雖然早就靠炒錢在發財,但傳統漁業的工具一樣也沒丟,來唄,咱可下海,錢都被拿走又咋滴?咱可以捕魚,餓不著的。一顆紅心多種準備,一段人生各樣精彩,所謂技不壓人。怕什麼,就像人家羅納爾多,退了,胖了,沒事啊,可以表演減肥掙錢,還是用正能量激勵大眾嘛。

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跨界成功的要點是啥?本人以為是能把自己從另一項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心得融入新事業中,這方面的成功典範是比拉爾多,他把當婦產科大夫時練就的務實、嚴謹、沉著、細緻、擔當、大愛等優秀品質融入了足球教練生涯,擯棄拉美足球華麗表演的特色,緊盯成功率,用智用謀,率領阿根廷隊在1986年奪得冠軍、1990年再獲亞軍。順便再跟您八卦一下,本屇盃賽冰島隊的教練是個牙醫,阿根廷隊被首次參加決賽的冰島逼平後,會不會思考,以後還是從大夫裡選教練吧?

醫侃世界盃,那些綠茵場和紅十字的成功跨界

您說啦,別總扯歪果仁。好吧,給您來個新中國的例子。說起中國的外科,學過醫的人都知道,世界上第一例斷手再植手術是1963年由中國人做的,中國人首創了小血管吻合法,解決了世界難題。這例手術的主刀是上海的陳中偉和錢允慶,而這位錢教授,1925年出生,1950年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1952年成為華東足球聯隊隊長,併入選國足,和當時來訪的牛叉紅魔匈牙利隊同場競技,30歲時還代表上海隊出訪柬埔寨。勵志吧,咱家的孩子咋辦?可以讓孩子一邊踢球一邊學知識練技術啊,比如學醫,從撥罐學起嘛。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