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大研支團不忘初心,紮根西部耕耘十五載!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有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通過親身實踐、傳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在青春最閃光的年紀,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功業,成就青春之夢想,創造青春之貴州!他們就是“貴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什麼是研究生支教團?

研究生支教團全稱中國青年志願者研究生支教團,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共同組織實施,從1998年開始組建,1999年開始派遣,採取自願報名、公開招募、定期輪換的“志願+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國部分重點高校中招募一定數量具備保送研究生資格、有奉獻精神、身心健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國家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志願服務,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服務。從2011年7月開始,支教團已併入團中央、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實施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基礎教育專項實施,享受西部計劃有關待遇政策。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春芽助學”活動

貴州大學歷屆研支團成員名單

第五屆(2003-2004):周玉

第六屆(2004-2005):黃代寬、向琳、熊榮蘭

第七屆(2005-2006):胡偉、鮑娟、趙敏、利純純

第八屆(2006-2007):楊強進、王珂佳、張顯、熊光源、趙敏

第九屆(2007-2008):付寶全、李松、全文選、戴聰、張怡

第十屆(2008-2009):晏飛、孫邦華、路憲禮、史先達、王宇成

第十一屆(2009-2010):尹揚、張雙翔、雷詠、吳祿生、劉立強

第十二屆(2010-2011):張德超、周其椿、蘇鶴鵬、程蕾、孫一平、餘建方、陳武生、杜光映

第十三屆(2011-2012):袁龍、謝新立、謝成吉、杜思明、羅東、吳海波、鍾思瑤、關梅、王景天、王勇、曾禎、張梅

第十四屆(2012-2013):邢召鑫、王江山、陳彬彬、龍琛、陽歡、陳冬梅、宋具蓮、劉小晶、趙君、楊豔琴

第十五屆(2013-2014):羅豔紅、楊磊、羅子健、周瓊、王彬、李維維、劉雅芸、劉威、帥鵬、湯翠、任丹、劉健、梁敏

第十六屆(2014-2015):羅文雲、鍾培元、歐陽雪倩、郭敬、楊渺渺、儲朋飛、閆寒冬、楊汝珩、楊楠、孫文吉斌、姚小云

第十七屆(2015-2016):哈長辰、李芷蕭、翟雪琴、舒成松、莊宇、劉翹瑩、鄭彤、羅竹傑、張菲菲、唐啟琳、楊勝文

第十八屆(2016-2017):王靜、劉聘賢、許義梅、郭強、紀磊、餘心丹、程康、馬闖、劉蓉、李俊

第十九屆(2017-2018):郭偉鋒、謝財進、範璐欽、王亞婕、曾佳妮、孔慶超、莫貴芬、劉瑤、王靜、朱春曉

第二十屆(即將前往服務,服務時間:2018-2019):王斐、王松、王皓月、黨志鵬、許玉祥、石英、毛昊旻、何會、張少陽、鍾大勇

貴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是貴州大學積極響應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的號召,為“中國青年志願者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而組建的優秀青年志願者組織。自2003年起,貴州大學先後派遣了110餘名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的優秀本科畢業生參加支教團工作。十五年的辛勤耕耘,支教團成果豐碩,已然成為貴州大學青年志願者活動的品牌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第十七屆研支團合影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第十六屆研支團合影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第十五屆研支團合影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青春築夢揚帆,功成不必在我

研支團志願者們始終奮鬥在支教服務地的教學第一線,身兼多個年級、班級和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不僅擔任了語文、數學、外語、生物、化學、物理等課程的主講教師,還承擔音樂、體育、課餘興趣班的教學工作。志願者們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學習、快速適應、深入實踐,有的所教授的科目效果顯著,孩子們成績大幅提高。

除了日常教學工作外,志願者們還積極參與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將在貴州大學所積累的團、學組織工作經驗應用到支教過程中去。研支團志願者在關注教學成績的同時,也充分發揮個人特長為學生積極營造青春、活潑的校園氛圍。不僅傳遞知識的力量,還撒播希望的種子,想方設法拓展服務地孩子們的視野,利用課堂內外,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和心理輔導,鼓勵他們追求上進;更是發揮所學、因地因需制宜地組建了校園廣播站、英語角,創辦了“週末大舞臺”等,並積極組織開展校園“十佳歌手”、詩詞朗誦等比賽,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性,打開視野、增長才幹、重塑信心,全面培養綜合能力。

研支團志願者們不僅傾心奉獻,更努力化身紐帶,架起服務地與貴大的聯絡橋樑,引入資源支持服務地發展。研究生支教團除認真完成服務學校的教學、團學工作外,還自發開展多項深入基層、瞭解社會、奉獻西部的活動。他們利用週末和假期積極參與貴州省青少年核心價值觀調查、“文明交通 安全出行”、“多彩貴州風·秀美貞豐情”民族歌舞晚會、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鎮寧黃果樹國際半程馬拉松賽、鎮寧櫻桃節,以及關愛留守兒童、走進敬老院等志願服務活動,將希望與熱情傳遞給更多人。

研支團志願者工作受到了學生、學校和活動舉辦方的肯定和好評。貞豐縣魯容鄉初級中學副校長黃進坤說:“貴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是一支年輕、有活力的支教隊伍,他們知識豐富,見識廣,能解決當前鄉村教師學科專業不配套的問題,深受學校師生的青睞。”

研支團志願者認真教學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研支團和興仁鎮團委赴興仁小學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情牽老人,溫暖寒冬”志願服務活動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黔山貴水風雨路 ,一枝一葉總關情

研支團志願者們不僅密切關注著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時刻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身心成長需求。

暖冬行動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暖冬行動”之給孩子帶一份溫暖募捐衣物活動

第十九屆研支團成員劉瑤說到:“讓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則是那年的初冬,氣溫驟降,而在校學生們都身著薄衣,根本無法抵抗寒冷。看著課堂上瑟瑟發抖的學生們,我和其他研支團隊員們決定在網上的社交軟件發起“暖冬行動”,向社會募捐冬日衣物。活動為孩子們募到了足夠的棉衣。看著孩子們穿著暖和的棉衣,此刻的我們是最有成就的!”

北京遊學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北京遊學——開拓視野,追逐夢想

第十九屆研支團隊長郭偉鋒帶領了丹寨縣三名初中生於2017年10月開展了從丹寨到北京“追夢、圓夢”遊學之旅。郭偉鋒寫道:“青春年少的同學們是一張白紙,我們在這一年中潑墨其上。我們應該帶他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更深層次地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對世界的渴望。我帶領著幾個從來沒出過大山的孩子、組成了遊學團,踏上了前往首都北京的路。這次遊學不僅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首都的文化內涵與時尚現代,也為他們打開了新的視角看世界,樹立了新的學習奮鬥目標,開拓了更加遠大的理想追求。”

學生需要什麼,研支團就幹什麼

這是貴大研支團志願者的心聲。共青團丹寨縣委書記付大山說:“研支團的成員們用實際行動克服種種困難,發揮專長,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丹寨縣教育、扶貧事業默默的貢獻青春和力量,得到了各級領導、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共青團貞豐縣委副書記楊鵬這樣評價他們:“貴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們講奉獻、尊前輩、愛學生、聽安排,水平高、能力強、敢吃苦、善團結,多才藝、活力足、評價高、有作為。”

一年支教路 ,一生志願情

一年的支教,給每一名研支團志願者的感受和回憶都是不一樣的,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一樣的成長和收穫。

貴州大學第一名研支團成員、現在建行花溪支行工作的周玉回憶那一年的研支團歲月時,她說:“那是一份珍貴的回憶,一輩子的財富。”

2011年在丹寨興仁中學服務的袁龍說:“一年的支教生活給了自己更多感動,讓我學會了自理,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我是一種洗禮,讓自己學會了堅強,讓自己學會了感恩。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了解一件事,一定要從更深的層面去認識,就像對於農村教育這件事來說,不僅僅考慮農村基礎教育無法做好,只是想著沒有硬件設備,真正缺失的是一種認同的觀念。”

曾服務於貞豐縣職業技術學校的第15屆研支團志願者王彬,現在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團委工作。他回憶那一年的志願服務時說:“作為一名志願者,在我看來,沒有分工的差別,有的只是盡心盡力和滿腔熱忱。在做好教學任務的同時,我積極參與了各類愛心志願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出一名志願者的服務作用,表現出一名志願者的奉獻精神,展現出一名志願者應有的魅力和風采,用實際行動發揚志願者精神,履行志願者承諾。作為一名老師,我期待“桃李滿天下”。作為一名志願者,我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讓自己終生難忘的事。”

第18屆研支團志願者餘心丹則回憶了一件最讓她感動的事情:支教結束離開貞豐二中後,有一天有幾個小朋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這電話是用學校發的通訊卡撥出的,每張卡可以設置打兩個號碼,她們把其中一個號碼設成了爸爸或者媽媽的,而另一個號碼則是我的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校團委前往貞豐看望19屆研支團成員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媒體報道

剪影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贵大研支团不忘初心,扎根西部耕耘十五载!

十五年的辛勤耕耘,在團中央、教育部和貴州大學黨委和團委的領導下,在丹寨、貞豐等服務地群眾的關心支持下,我校研究生支教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受到服務地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一個是位於省會貴陽的百年學府,一個是青山綠水間的小縣城,雖然相隔較遠,但卻有一種力量將我們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那就是貴大學子的志願服務精神。日月星辰,斗轉星移。更替的是團隊,而不變的則是這種精神。一年的時間,支教隊員們通過無私的奉獻去親身實踐、傳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在貴州大學“明德至善 博學篤行”校訓的激勵下,貴州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通過歷屆隊員們的不懈努力,讓青春的理想在奮鬥中實現,讓青春的價值在奉獻中閃光,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功業,成就青春之夢想,創造青春之貴州!

審校 | 宋洪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