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孩子沉迷網遊 家長應嘗試更多方式

防止孩子沉迷網遊 家長應嘗試更多方式

近日,一位遊戲策劃人寫的《遊戲策劃:為什麼我的兒子不沉迷遊戲》紅透網絡。有網友稱“寫得太好了”“值得所有家長一讀”;但是,也有網友抨擊這名遊戲策劃人是“製毒販毒的犯罪分子”,公檢法應對其採取行動。

網絡遊戲,被絕大部分家長視為毒品和洪水猛獸。在家長們看來,這些遊戲被開發出來不只是為了賺錢,還會把有限的時間完全佔用耗盡,後果是孩子學業荒廢,前程盡毀。更甚者,還會有唆使孩子們學會暴力、偷盜、性犯罪、三觀偏離之嫌。

家長們的認知當然感性成分居多,但是,“網遊有害”也得到了科學認知的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發佈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中,把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也即沉迷於網絡遊戲劃歸為心理、行為或神經發育障礙症。滿足這種疾病還有很多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遊戲成為生活的第一位。對於網遊成癮者(不只是孩子),往往是即便耽誤學習和工作,也要繼續玩遊戲。

此事件中,該遊戲策劃人提出的不外乎兩種方式:免疫和拮抗。這也是根據遊戲玩家設計遊戲的目標——讓玩家沉迷而提出的戰略和戰術。

免疫是指,別把遊戲當成洪水猛獸,而是要讓孩子玩遊戲,鼓勵其玩好玩深玩透。玩的目標是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例如,從植物大戰殭屍和我的世界,到王者榮耀,再到塞爾達和奧德賽。這個原理在於,用更深和更高級的快樂閾值一步步引導孩子,讓孩子體驗到更高級的遊戲。當幫助孩子見識過什麼是更高級的遊戲,其他遊戲對他就沒有意義了。這也如同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當人的需求到達尊重和自我實現之時,就對前面低層次的生理和安全等的需求產生免疫。

拮抗是指,根據遊戲沉迷的經驗和原理,用懲罰和獎賞來對待孩子玩遊戲。在孩子玩遊戲的同時,制定學習的獎懲目標,就像遊戲的升級一樣,某一項學習及格或完成任務,如背誦了10個英語單詞,就獎勵一個月的零花錢,或玩一次遊戲。每一次目標不需太難,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畫餅-完成-獎勵-再畫餅”小循環中,讓孩子始終在追求。一旦孩子進入這個循環體系,生活和學習態度更積極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這兩種方法的前提是,對遊戲持一種寬容的態度,而且要從正面出發,認識到遊戲的好處,如提升反應能力、幫助注意力集中等,用玩遊戲的心理體驗來幫助孩子對遊戲保持一種理性和客觀的態度。

文章轉自中國青年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