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週末版」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

「渡过·周末版」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

我曾經陷入重度抑鬱五年多,後來靠佛法戰勝抑鬱,其間信仰是我唯一的支撐。這篇文章,我想和朋友們談一談學佛的體會。

佛從哪裡學?

自從信佛以來,我接觸的學佛人大略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學真正的佛法,另一種則是在學自己認為的佛法。

為什麼這麼說?

按道理,學任何東西的第一步,是親自走近它,然後才談得上學習。學佛也理應如此。按這個思路,學佛的第一步就應該思考:佛從哪裡學?

眼下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想跟著佛學習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唯有去學佛留下來的經文。 但眼下所謂學佛人中,有多少按這個思路在學?恐怕不是全部。據我所見,很多學佛人完全撇開佛經來學佛,還學得津津有味。這樣匪夷所思、不合邏輯的事,卻是眼下的常態。

細細琢磨這些學佛者的思路會發現,他們之所以如此,原因不過是他們根本就沒打算真正學佛,只大約有一個概念:佛法是關於慈悲和智慧的;佛法很好。而佛法的慈悲和智慧到底是怎樣的?他們也不知道,卻會說“我認為”云云。

既如此,按說就該找佛經來看。可是很多人寧願用“在我看來”、“我認為”等句詞,在心中構建出他們以為的佛法。

但凡不合理的方式,必然導致不合理的結果。撇開佛經,以這樣一種輕率的態度來學佛,學來的只能是似是而非的假佛法。

末學作為一位走在學佛路上的佛子,雖然才疏學淺,不能廣閱三藏,但至少是有一份學佛的真誠,通過佛經來學佛,才逐漸悟到佛法真正的慈悲和智慧。舍此別無他途。

佛法的意義是什麼?

佛法是釋迦牟尼佛傳的,要談佛法的意義,有兩種談法:一種是佛法在別人眼裡的意義是什麼;另一種是佛講法的本意在於什麼。在這兩種意義,我作為學習者,當然覺得唯有佛的本意才是真相,才值得一學。道理很簡單:既然要學佛,就要努力去理解佛真正傳達出來的意思。

從佛本意來說,佛法的目的和意義就在於教人解脫。

按佛原原本本的說法,佛所揭示了的不是一種個人觀點,而是這個宇宙的唯一真相。

這個真相是什麼呢?就是“萬法唯心造“。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我們的心變幻出來的。這裡的心指的是真心,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心經》裡有對它的描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個真心是一切佛和眾生共同的本性,它又有其他名字:法性、佛性、真如、實相。

這個心的本體就是慈悲和智慧。這個智慧就是空性般若智慧。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本質就是空,所謂“萬法皆空”。

也許這一點正是很多人所不解的:眼下我明明能看到一切,怎麼就“萬法皆空”了?

對此,《金剛經》中那一句就是解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如果還是很難理解,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想:“萬法皆空”這個真相,是需要明眼人才能看到的;而眼下我們之所以看不空,只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有問題。

再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對眼前的這個世界看得如此真切,好比我們在夢中對夢境中的一切都信以為真。夢中人特有的思維,就是“夢裡不知身是客”,把一切都當真。

所以,當佛告訴我們真相,眼下的生活就是一場夢,而我們卻執迷不悟時,我們就是被夢中人特有的思維騙了,入夢太深了!

正如平日我們做夢,夢見有人打我們就生氣,夢見天上掉錢就開心。我們在夢裡如癲似狂地體驗一切,卻直待夢醒的那一刻,一切都煙消雲散,我們才意識到之前只是一場夢。

同樣的道理,對於輪迴這場大夢,我們沉迷其中而不自知,也直須待到夢醒的那一刻才能看清:原來萬法皆空。而夢醒,就謂之佛。

佛給我們講法的目的,就正是要教我們這些夢中人醒來。

如果不學佛則已,要學的話,至少要知道佛法的終極意義在於此。這才是佛在所有經中都表達出來的意思,是佛原本的真意。

真俗二諦

既然佛法揭示了兩種狀態:夢醒和夢中,那麼在談到佛法時,我們就要分開二諦:究竟真諦和世俗諦,有時候還會表述為“性相”、“事理”。

很多人不免要問:佛為什麼要把眾生從夢中喚醒呢?讓眾生體驗夢境不也蠻好嗎?

那佛為何要教人夢醒?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夢是一場惡夢。

按照佛所講的,輪迴大夢中有六道,分別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其中前三道是三善道,後三道是三惡道。從淺一層來說,之所以需要醒來,是三惡道的險惡所決定的。因為只要處在輪迴中,就必然免不了墮落三惡道的可能;而三惡道又非常恐怖,所以佛就以大慈大悲心,盼望眾生能免受痛苦。

再從深一層來說,不光三惡道,其實整個輪迴的本質都是苦。所以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就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免受一切苦。佛講法,就是要教一切眾生從恐怖的惡夢中醒來。

所以,佛法就包含了教人夢醒的出世間法。

可是,雖然輪迴的夢很可怕,佛盼著我們快點夢醒,但是夢中人還是要做夢的,這一段又當怎麼過呢?

出於對眾生的無限慈悲,佛陀為了教我們過好輪迴大夢中的這一段,就給我們講了世間法。佛法告訴了我們,輪迴大夢境中的遊戲規則,就叫“因果規律”,也就是說善生安樂、惡生諸苦,這是輪迴中的真理。通過揭示這個規律,佛陀旨在教眾生能夠把夢中的這一段過好:持戒修行,斷惡從善,就有機會生在三善道,得到好的命運。

所以,要想學習佛法,就還需要承認佛所說的因果規律。如果不相信六道輪迴,又不承認因果法則,那麼就失去了學佛的前提,學來的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了。

還有,佛對於輪迴的本質為苦這一點的揭示就是苦諦。苦諦也是佛親口講的,而很多人卻對此迴避,乃至否定,這樣的態度能算是忠於所學嗎?

實相本體:慈悲與智慧

之前談到過,佛法揭示的萬法實相就是《心經》中所說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個實相的本體就是慈悲和智慧。

其實慈悲和智慧根本就是一體:正是因為有“照見五蘊皆空”的智慧,佛菩薩才知道眾生在白白受虛妄的惡夢之苦,才迫切想要把眾生從惡夢中喚醒。“度一切苦厄”如何度?喚醒即是度。

正因為佛菩薩安住於“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空性智慧中,所謂“菩薩無心,以眾生心為心”,唯此,佛菩薩才能夠對眾生的一切苦感同身受。如同一個世間人,要想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就必須少一點自我心,多去體會一下對方的心;而諸佛菩薩正是因為具有空性般若智慧,也就沒有了人我的分別,體悟到了人我本一體,也就具有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正因為如此,觀世音菩薩也才能夠千處祈求千處應,就如同天上那同一輪月亮照盡萬海千江。從這個意義來講,慈悲和智慧根本就是同體的。

所以,佛法中真正的慈悲和智慧,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的。其中包含有世間仁愛的那一層意思,卻又是世間仁愛所遠不能及的。因為這種慈悲和智慧是從最究竟的實相而來的,是妙不可言、不可思議的,是超脫的,是世間法所不具有的。

如果不通過學佛經去了解佛的這些甚深真意,只是把佛當做一個善良而聰明的凡夫,這樣學來的佛法也不是完整的。

關於《心經》

對於佛法的真俗二諦,即夢中與醒來的兩種狀態;對於佛法的實相,以及它的本體為慈悲和智慧,《心經》短短的篇幅中卻已經具足。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見五蘊皆空的智慧和度一切苦厄的慈悲,正是一體。“照見”即是度,把夢中人喚醒令惡夢境消失即是度。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菩薩依空性般若智慧,就會看清“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依空性般若智慧,雖然處在五光十色的夢境中,卻心中了了分明,“猶如蓮花不著水”,即如同蓮花一般具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超脫性。而所有夢中人一旦保持這種超脫性,就終究依此而夢醒。所以《心經》中又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對於這個般若波羅蜜多,這個空性智慧,我們作為夢中人又當怎樣把握呢?《心經》最後告訴我們:“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也就是說,這個咒即是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實相。當我們持這咒、安住於咒中時,當下就在體驗夢醒的狀態,當下就如同一朵蓮花。雖然身坐夢之淤泥,心卻已經超脫,已然夢外。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佛法中“慈悲和智慧”很有限的解讀。我盼望讀到的人能夠因此對佛法有更多一點的瞭解;我也盼望,更多有意學佛的人能夠真正走近佛法,親自去看個究竟。

蘋果手機用戶讚賞二維碼:

◀掃描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