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頤和園


"慈禧水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始於乾隆,盛於光緒。從乾隆十六年至光緒三十四年慈禧去世,200多年間,共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6位皇帝及慈禧太后走過這條水路。

慈禧水道是慈禧太后每年夏天去頤和園避暑的必經之水路。光緒十四年起,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重新修好頤和園之後,她為了來頤和園方便,又疏浚了這條水道。

頤和園是三分山、七分水、一畝田。慈禧坐馬車去時,只能看到頤和園的四分之一。而乘舟遊幸,遠山似畫、如入仙境,遊船穿行於亭臺樓閣之間,船在雲中走,人在畫中游。

從水路遊覽頤和園可欣賞到乾隆皇帝營造的"東海三仙山":鳳凰墩仿瀛洲、團城仿方丈、南湖島仿蓬萊。

遊船途經"天子四海":鳳凰墩仿太湖風光;景明樓仿洞庭湖風光;西堤仿杭州西湖風光;涵虛堂仿昆明池風光。

慈禧水道"四趣":船趣-乘龍舟畫舫或慈禧御舟,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橋趣-可欣賞西堤六橋、繡漪橋、水趣-可欣賞四海三仙山、景趣-遊船穿行於亭臺樓閣之間,船在雲中走,人在畫中游。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

頤和園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

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1600餘株。

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北京西北郊原有甕山,為燕山餘脈,山下有湖,稱七里澧、大泊湖 、甕山泊、西湖。金朝貞元元年金主完顏亮在此設置金山行宮。

元朝定都北京後,為接濟漕運用水需要,水利學家郭守敬開闢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勢增大,成為保障宮廷用水和接濟漕運的蓄水庫。

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聖夫人羅氏在甕山前建圓靜寺,後荒廢。此後甕山周圍的園林逐漸增多。

明武宗在湖濱修建行宮,稱“好山園”,為皇室園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遊樂。明熹宗時,魏忠賢曾將好山園據為己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帶的園林增多,大量的園林用水使得耗水量與日俱增,當時園林用水除了流量較小的萬泉河水系外,多來自玉泉山之水,這也是明代以來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為了籌備崇德皇太后的60大壽,動用448萬兩百銀在這裡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攔截西山、玉泉山、壽安山來水,並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水湖,以此三湖作為蓄水庫,保證宮廷園林用水,併為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乾隆帝以漢武帝挖昆明池操練水軍的典故將西湖更名為昆明湖,將挖湖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甕山,並將甕山改名為萬壽山。

清漪園的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同時廣泛仿建江南園林及山水名勝,如鳳凰墩仿太湖、景明樓仿岳陽樓、望蟾閣仿黃鶴樓、後溪湖買賣街仿蘇州水街、西所買賣街仿揚州廿四橋等。

園內的主體建築為大報恩延壽寺,並有一條長達700多米尺的長廊,其建築與裝飾繪畫都相當精彩具有藝術價值以及眾多遊賞建築。

清朝道光年後,由於國力衰弱,清漪園逐漸荒廢。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大火燒燬。

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后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由於經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築群,並在昆明湖四周加築圍牆,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

1900年園內建築及文物遭八國聯軍破壞,1902年修復。頤和園儘管大體上全面恢復了清漪園的景觀,但很多質量上有所下降。許多高層建築由於經費的關係被迫減矮,尺度也有所縮小。

頤和園致可分為行政、生活、遊覽三個部分。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

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芸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

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

萬壽山屬燕山餘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簷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

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

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碧波盪漾,西望起伏、北望樓閣成群。

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