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蒜你狠”到“蒜你輸”,誰來幫幫這些蒜農?

又到“蒜你輸”:誰打翻了農民的“蒜盤”?

2010年,大蒜價格瘋漲幾十倍,遠遠超過肉和雞蛋的價格,“蒜你狠”的傳奇在此背景下誕生。之後蒜價一直忽高忽低,長期呈現過山車行情。對於盲目跟風的蒜農來說,高價時掙得不多,低價時賠光成本已是常態。但是像今年這樣幾毛一公斤,蒜農一畝地就能賠上千元的情況實屬罕見。

從“蒜你狠”到“蒜你輸”,誰來幫幫這些蒜農?

以較早上市的雲南洱源縣、永勝縣、彌渡縣等大蒜產區為例,經歷了2016年“蒜你狠”的價格高峰後,2017年下半年全國大蒜價格跌幅較大,庫存壓力大幅度增加,年底就有一定的跌價趨勢;2018年,隨著新蒜的上市,大蒜價格一路跌穿,並伴隨大規模的滯銷行情。據悉,去年最高可以賣到8.5元/公斤左右的丫蒜,今年價格最低時僅賣幾毛每公斤;去年最高16元/公斤的獨蒜,今年價格僅為6元/公斤。從全國來看,正在陸續上市的山東金鄉等地大蒜價格甚至還低於雲南。

目前來看,2016年以來“蒜你狠”的風頭被徹底打滅了,“蒜你輸”的魔咒卻徹底釋放出來。價格賤到這個階段,滯銷也形成,量價悖論成立,再加上各方資本進場炒蒜和中間商狠壓蒜價的特殊性,難有回天之力。

在“蒜你輸”的低谷階段,全國各地的大蒜都面臨“價賤、滯銷”的窘況,許多農民都不打算僱人收地裡的大蒜,因為這等於多賠錢。也有許多農民不得不賠錢收蒜,因為土地等著種其他作物,他們中的大多數準備收完這茬不再種了。

“價賤滯銷”,原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大蒜行情之所以會有這種週期性波動的情況,和遊資進入農產品行業有關,和農民盲目種植、停種有關,也和農民銷售方式存在問題有關。其中,遊資進場屬於外力,農民盲目擴種是根源,而銷售環節問題是最現實的。

目前,農民賣蒜的主要方式是通過中間商的方式進行銷售。也就是說,農民的大蒜被中間商收購後,經過加價批發給不同的銷售商。農民本身並沒有直接面對市場和消費者。這種銷售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管農產品銷售價格有多高,農民的收入並未成正比增長,更多的利潤被中間商層層佔有了。而一旦沒有利潤可言的時候,中間商不收購或壓價轉移風險,那地頭的價格便一落千丈甚至血本無歸。

從“蒜你狠”到“蒜你輸”,誰來幫幫這些蒜農?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首先,從生產者視角來看,農民自身要學會理性,不要盲目追求種植熱炒的品種,而是要通過市場調研謹慎行事;從政府農業部門處獲取生產和銷售數據,根據市場決定種植規模;農民需要學習和成長為新農民,也就是不但會種,更學會銷,通過電商、網絡、自建渠道等不同的形式直面市場和消費者。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農產品過山車行情發生。

其次,從管理者角度來看,政府應引導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和監管。當前蔬菜滯銷主要存在三方面原因:

一是組織化程度較低,銷售渠道不暢。中國大多數蔬菜產地的生產主體組織模式落後,多以一家一戶生產為主,生產盲目性較大,對消費市場、銷售渠道和市場風險認識不足,缺乏有效的抗風險機制。蔬菜銷售多以被動銷售為主,與批發商、採購商未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關係,蔬菜銷售渠道不暢。

從“蒜你狠”到“蒜你輸”,誰來幫幫這些蒜農?

二是種植品種單一,生產與消費需求不匹配。當前居民消費對農產品品質、質量和安全無公害要求明顯提高,多樣化、個性化、優質化、精緻化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滯銷重災區的一些縣市蔬菜種植品種單一,供應與市場需求脫節,市場不穩定。

三是產銷信息不暢通。當前,我國蔬菜產銷信息服務發佈渠道少,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及時性不強,不能高效滿足廣大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需求。產業鏈分段明顯,蔬菜從採摘、運輸到銷售各部分聯繫較少,產銷信息不對稱,造成產業鏈條各自孤立的局面。

兩支救援隊

政府:

防止農產品再出現“價賤滯銷”的情況,各地政府應從當前大蒜滯銷事件中舉一反三,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蔬菜產業在調結構、強加工、創品牌、拓市場、增效益、促增收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同時重點抓好5項措施:

一是加強區劃佈局指導。根據氣候、土壤特點和發展商品蔬菜潛力,建立蔬菜種植區劃意見,劃分適宜種植區域和適宜種植品種,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精準選擇適宜種植蔬菜,以更好地適應商品性農業生產的要求。

二是提高組織化程度。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蔬菜流通經紀人隊伍,發展蔬菜商品化處理、冷藏保鮮、倉儲配送,提高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

三是推進品牌建設。突出農產品特色,集中培育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努力推進蔬菜等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四是探索應急促銷機制。建立健全應對蔬菜等農產品滯銷應急處置機制,建立省州縣三級應急促銷聯動機制,提升信息收集和發佈能力。

五是多方尋找市場。組織各蔬菜生產供應主體,加強與電商平臺的合作,及時發佈供應信息,與批發採購商建立起長期穩定的供銷關係。

電商:

日前,農業農村部召開部常務會議,研究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開展。會議強調把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作為大事實事,下功夫抓實抓好。對此,農業專家徐春暉指出,扶持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是產業扶貧的關鍵環節,也是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銷路和效益問題的重要手段。

其實不僅是在貧困地區,中國主要果蔬生產區大多都存在產銷對接問題,而解決產銷對接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觸”電。

如今,農村電商正在通過互聯網“改造”農村產業。農村電商有兩條路,一條是“買買買”,即消費品和農資下行;另一條是“賣賣賣”,即農產品上行。與下行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相比,上行要面對的“攔路虎”多得多;同時,農產品“上行”可以將農村地區的小生產直接對接到大市場--通過電商這一連接點,將農村地區分散的小產能對接大市場需求,在供需之間建立起新的市場機制,這方面又比“消費品和農資下行”多了一層重大意義。

農產品上行,一包括電商零售和大宗線上對接。社員網認為,要解決像“蒜你輸”這樣的價賤滯銷問題,應主要在一箇中長週期內持續以電商匹配大宗農產品產銷信息,輔助以電商零售救場,直接助力大蒜銷售的同時形成透明、全面和高效的大數據機制和定價機制,以符合市場規律的蒜價倒逼蒜農理性種植,倒逼多餘中間商和炒蒜資本的退出,推動大蒜產業根據市場需求轉型升級,打破像“蒜你狠”和“蒜你輸”這樣年復一年無休無止的週期性行情魔咒。

從“蒜你狠”到“蒜你輸”,誰來幫幫這些蒜農?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從“蒜你狠”到“蒜你輸”,誰來幫幫這些蒜農?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為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為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從“蒜你狠”到“蒜你輸”,誰來幫幫這些蒜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