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一提到文物,

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值錢。

“如果當年我爺爺的爺爺有幸搞到一兩件,那我兒子的兒子都衣食無憂了。”

但稀世珍寶如同屠龍寶刀,

武林高手人人惦記,

想自己私藏根本沒那麼容易。

如果不幸身逢亂世,

別說是發家致富了,

可能一不小心連腦袋都保不住。

比如,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的——毛公鼎,

輾轉百年,幾經易手,誰拿誰扎手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01

故事從道光23年(1843)開始說起,

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午後,

一個叫做董春生的村民,

在地裡挖出了一個口鼎,

消息不脛而走。

遠在京城的知名古董商——

蘇氏兄弟聞訊而來,

當下以白銀300兩買下了此鼎。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蘇氏兄弟在京城的古董商鋪

但貨還沒運到村口,

就被同村村民董治官給攔了下來。

理由是大鼎從兩家地交界處挖出的,

董春生賣鼎不通知寶寶一聲,

明顯沒把本寶寶放在眼裡嘛,

於是一氣之下,攪黃了這樁買賣。

但財大氣粗的古董商,

怎麼可能把一介草民放在眼裡,

蘇氏兄弟重金買通了知縣,

董治官被判“私藏國寶”之罪,

順便還被知縣diss了一番名字。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蘇氏兄弟花錢買鼎,

不是為了給後代啃老的,

而是為了高價轉賣——

京城名門之後、著名收藏家陳介祺。

但萬萬沒料到,

酷愛文物的陳介祺,

並沒有表現出要入手寶鼎的意思。

賺取中間商鉅額差價的計劃泡了湯,

蘇氏兄弟也很鬱悶,

只好密藏寶鼎高掛天價等著識貨人上門,殊不知這一等就是10年。

02

而終結蘇氏兄弟10年賣鼎之路的,

正是陳介祺。

原來,當年陳介祺看完寶鼎,

一眼認定此物乃稀世珍寶,

但苦於家中餘資不足,因為前一年,

陳介祺才剛花重金從蘇氏兄弟拿入手了

另一件寶物——天亡簋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天亡簋

加上他老爹身為當朝耆老,

擔心他接連入手如此貴重之物,

恐惹上“懷璧”之禍。

於是,不願忤逆父命的陳介祺,

只好等到父親下世,自己執掌家業,

才籌資1000兩白銀購得了心念十年的寶鼎。

但入手寶鼎之後,

陳介祺一反常態地異常低調,

此前入手寶物,都會高調示人,

但這一次,陳介祺擔心寶鼎太過貴重,

恐引起位高權重的人覬覦,

於是深鎖密藏,秘不示人。

久而久之,

古董商圈盛傳陳介祺收藏毛公鼎只是謠傳。

時任湖廣總督的大V張之洞,

更是直接在朋友圈diss陳介祺。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陳介祺聽到,氣的頭髮都直了,

一氣之下就帶著毛公鼎走紅毯去了。

這麼一折騰,謠傳是被破除了,

但陳家藏有寶鼎的事也鬧得人盡皆知。

03

消息傳到了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耳中,

端方有權又有錢,

還是出了名的文物發燒家,

對毛公鼎早已是垂涎三尺,

怎奈陳介祺死不放手,

端方也不好明目張膽的強取。

終於熬到陳介祺死了,

對毛公鼎念念不忘的端方,

隨即以一萬兩白銀,

加一紙湖北銀元局局長的委任狀,

強行從陳介祺孫子——

陳孝笙手裡把寶鼎買了過來。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陳孝笙本意是不想變賣祖產的,

就因為受權財誘惑,

才背上了不肖子孫的罵名,

事後發現委任狀根本就是廢紙一張,

當時就炸毛了,

於是上門找老奸巨猾的端方算賬!

然鵝,得到的消息是:

端方不久前被派到四川鎮壓保路運動,

被革命軍給殺了...殺了

端方死後,家道中落,

到端家後代,已一落千丈,

而後不得不將鼎典押給了——

俄國人在天津開設的華俄道盛銀行。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華俄道盛銀行天津分行大樓

04

消息走出,

早就對毛公鼎虎視眈眈的外國人,

馬上出價5萬美元求購寶鼎,

幸好端家嫌錢少給拒絕了。

但另一方面,

端家意圖把國寶專賣外國人的行徑,

也遭到了許多愛國人士的輿論譴責。

1926年前後,

時任大陸銀行總經理的談荔孫,

出面遊說端家將毛公鼎轉押大陸銀行。

正處在輿論風口浪尖又沒錢護鼎的端家,

當然求之不得,

於是毛公鼎從華俄道勝銀行贖出,

改存到中國人自己開的銀行。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但事情並沒有塵埃落定,

1930年,抵押銀行多年的毛公鼎,

本息已逾10萬元,卻遲遲無人付款,

銀行放話要自行處理寶鼎。

按理說,國寶被押,

理應由故宮博物院收購珍藏,

但當時院裡聲稱拿不出這筆經費,

經費拿不出,國寶隨時可能落入虎狼之口。

時任鐵道部部長的葉恭綽,聞訊心急如焚,

一賭氣,自己掏腰包堵了這個窟窿,

買下了毛公鼎。

05

但萬萬沒想到,接手了寶鼎的葉家,

自此不得太平,禍患連連,

甚至差點為此鬧出了人命。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上海陷落,

葉恭綽攜家眷匆匆逃到了香港,

毛公鼎則藏在上海家中,

慶幸的是,當年葉是用假名字拍的鼎,

所以,儘管日本人在上海到處蒐羅,

依然是查無此物。

但葉留在上海的姨太太潘氏,

串謀情郎意欲獨吞葉家家產,

雙方鬧出了官司,

遠在香港的葉,打電話搬救兵,

叫來了在西南聯大任教授的侄子葉公超 。

於是,葉公超丟下手中的教科書,

告別了他的學生梁遇春、錢鍾書、卞之琳、季羨林、楊振寧、穆旦、廢名......

趕到上海幫叔叔處理姨太太出軌小鮮肉聯合小三獨吞家產的官司糾紛。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可當葉公超到上海之時,

潘氏已經向日本憲兵隊告密了寶鼎下落,

葉家隨即遭到日本憲兵隊的搜查。

萬幸的是隻搜出一些字畫和兩支自衛手槍,

日本憲兵注意力集中在手槍上,

就疏忽了查找毛公鼎之事。

但中華好侄兒葉公超,

卻因私藏手槍被捕入獄,

而後遭到日本軍方酷刑逼問毛公鼎的下落,

葉公超謹記叔叔囑託,誓死不吐,

但屢遭狠手,性命危在旦夕,

為救侄子,葉恭綽冒險上交日軍假鼎,

這才把受了整整39天牢獄之災幾近喪命的葉公超給救了出來。

06

但當時上海陷落,

寶鼎隨時可能落入日軍之手,

一旦寶鼎被搜到,別說是葉公超了,

恐怕葉恭綽一大家子的腦袋都不夠丟。

所以,寶鼎必須及時轉移,

1941年,葉公超終於瞅準時機,

秘密攜帶寶鼎逃往香港。

但沒料到...

不久香港也被日軍攻佔,

葉恭綽又不得不攜帶毛公鼎輾轉返回上海。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寶鼎是終於被帶回來了,

可戰火紛飛,國破民窮,

葉不願為日本人辦事,沒了收入,

一度窮到要靠變賣文物度日,

加上又身患疾病自顧不暇,

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將毛公鼎典押銀行。

07

鉅商陳詠仁得此消息,

隨即出巨資贖出寶鼎,

這才使毛公鼎不至於流浪他鄉。

但陳詠仁的這次“雪中送炭”,

並不是奔著拯救國寶來的,

他要贖的不是鼎,而是——他的命。

抗戰勝利在即,日軍節節敗退,

靠投奔日本人大發國難財的陳詠仁,

深知自己在戰後性命不保,

於是為給自己留條後路,

主動請纓出巨資購買此鼎,

並約法三章,抗戰勝利之後一定捐獻國家。

後民國三十五年(1946),

陳詠仁如約將寶鼎捐給了國民政府,

並靠他擁有的巨大財富,賄賂國民黨官員,

逃過了國法制裁。

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1952年,陳詠仁因被揭發出,

大量偷稅、漏稅和一連串經濟犯罪行為,

加上漏未處理的漢奸罪,諸罪並處。

而毛公鼎在解放前夕,隨國民黨遷運臺灣,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之一。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貴為國寶,也不是誰都能收藏的,畢竟放到個人手裡,總有人會惦記,這些歷史中的大人物尚且拿得燙手,你我就更不用惦記了,所以還是看看書好了!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商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國家寶藏》

於蕾 呂逸濤 等主編

中信出版社

2018年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