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带香囊竟然跟屈原无关?

这不端午节就要来临了嘛,值得我们高兴的是又要放假了,或许你和很多人一样,由衷地感谢屈原,要不因为他,我们还唠不着放假呢!

你要这么理解,那可真就错了,端午节是来自屈原吗?我们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带香囊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答案是:No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带香囊竟然跟屈原无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端午节的真实来历,和屈原之间又有什么误会!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知道到底是先有的端午节还是先有的屈原投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抱石投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带香囊竟然跟屈原无关?

而端午节,据考证,最早是用来祭祀楚国始祖火神祝融的节日。

《史记.楚世家》记载说: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吴回复居火正就为祝融。楚国始祖祝融本名吴回,因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喾命名为祝融。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带香囊竟然跟屈原无关?

那祝融为什么不是水神、雷神或者别的神,而偏偏是火神呢?莫非他会玩儿三昧真火?

其实这个火神是跟大火星密切相关的,这个火正祝融正是观测大火星的天文官,所以被称作火神祝融。

何谓大火星呢?大火星,并非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火星,它属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心宿的第二颗星,即"心宿二"。相传从帝颛顼时开始派人专门观测此星的确切位置即来确定季节的规律。

夏历五月大火星位于中天,为了让百姓能够明白时间的概念,就以祭祀神灵的方式把圣贤们发现的趋吉避凶的规律传达给百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上古圣人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

所以,端午节就成为古代吴越地区部族举行祭祀的日子,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祭祀。注意哈,从这我们就能知道赛龙舟最初是用来祭祀龙图腾的活动,而不是纪念屈原的。

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有描写赛龙舟活动的诗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再说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菰叶包裹黍米蒸制而成,而五月正是黍米成熟的季节,也是大火星在南天正中的时候,所以用黍米包粽子祭祀大火星。寓意是五月初五在瘴气弥漫的毒五月祈祷火神的庇护。

发展到后来成为一种传统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而我们意识里的吃粽子,是因为屈原投江时,刚好遇到了端午祭祀火神,家家户户都有角黍,百姓们怕屈原在江里尸体被吃了,就把角黍投入江里,慢慢的就变成为了纪念屈原而吃粽子了,然后角黍的名字也渐渐淡去,就只剩粽子这个词了。

看到这里,想必你对端午节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就能知道:哦,原来最该感谢的人不是屈原,也不是伍子胥或曹娥。

那端午节到底真正的来历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日,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一天呢,还有一种说话是这样的。

因为五月在古人的心目中被称为五毒月,为什么要叫五毒月呢?是因为在农历五月份的时候,蝎子、蜈蚣、蟾蜍、蜥蜴、蛇这五种毒虫就会出来。这种叫法在民间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了端午节要挂艾草、喝雄黄酒、带香囊这些习俗,其实都是为了趋吉避凶。

那为何要选择在初五这天呢?

使用黄历或经常看我们节目的朋友都知道,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都是黑道日(月相不好引起潮汐涌动,影响人的情绪波动),而初五则是5月里最凶的一天,(所以呢,古人选择在这天来采取一系列活动进行辟邪辟恶,才有了流传下来的这些端午民俗。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带香囊竟然跟屈原无关?

端午节当天为黑道日

在此,我大胆猜测,屈原之所以选择在5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黑道日对个人情绪的影响导致如此行为。另外,屈原是一个82萃卦的人,萃卦自然卦象就是荷花,荷花是水的精灵,想摆脱污泥,又不能完全摆脱。萃卦人特征就是清高,有傲气、才气,易迷茫、孤傲,时有自伤、精神恍惚倾向,如荷花之易折。

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正是典型的萃卦人,最后选择结束生命的地方也是水中,回归水中的精灵。

因此呢,我特别提醒大家,在黑道日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安排重要事宜,另外,喝酒吃肉都能缓解黑道日的影响。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带香囊竟然跟屈原无关?

总结一下就是:端午的由来一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节日,二来也是用来辟邪辟恶的节日,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就成了我们今天的端午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