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3點,可以養德,可以遠害!

做到這3點,可以養德,可以遠害!

《菜根譚》中說: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這三點不僅是修德遠害的法門,更是一個人修養的最好體現。

01

不責人小過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人生在世,誰能不犯錯誤呢?

除了特別自律或者優秀的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犯點小錯就像家常便飯。

在這方面,一定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責。小過,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能放則放,能容則容。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如果太嚴苛,相處起來難免很累,別人都會敬而遠之。

古人說,寬則得眾。對別人寬容,是格局大的體現,也必然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愛。

反之,常常苛責別人小過的人,必然心胸狹窄,格局大不了,也必然犯眾怒。這種人沒有好人品和好人緣,難成大事。

明代思想家呂坤說:“責人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對家人、朋友、同事,能寬則寬。實在問題嚴重,要責人的時候,必須要謹慎。

當然,對於原則性錯誤,則一定要指出。但要對事不對人,要講道理,擺事實,切忌情緒發洩。既讓別人明白所犯過錯的不良後果,又不至於傷了和氣。

02

不發人隱私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自我邊界 ”。這個邊界就是自我與外界的“界限”。當別人侵入你的“自我邊界”後,你就會感到恐懼和危險。

一個有修養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之間的“界限”,絕不會侵入別人的隱私之地。

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心裡總有很多“秘密”。一旦這些秘密被公開談論,甚至傳播,不僅會承受巨大傷痛,更讓我們失去安全感。

因此,看破不說破,不揭人隱私是一種素養。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

對別人隱私的侵犯,所帶來的傷害,遠甚與刀劍等造成的外在傷害,那是靈魂的創傷。

不揭人隱私,是彼此之間保持安全距離所必須的,也是獲取別人信任的基礎。弘一大師也曾經說:“我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那裡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

生活中,多找自己的錯,多關心自己改過,少談論別人的隱私。這是對別人起碼的尊重。

03

不念人舊惡

《易經》:不遠復,無祗悔,元吉。不遠復,就是犯了錯誤能及時改正。古人認為,這不僅是沒有什麼危險的,甚至是大吉大利。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改正錯誤就意味著進步。有改變總是好的,進步總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我們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不能只盯著別人過去犯的錯,而應該關注當下,放眼未來,用開放的眼光看人。

王陽明認為,“惡是習氣,善是本心!”人的本性是善的,而罪惡和邪惡,不過都是習氣和習慣的產物。

良知良能,人人都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有些人只是暫時被慾望、利益矇蔽了本來的良知,所以作惡。清除這些惡的習氣,即得本心。

寬容別人,接納別人,給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也是為我們自己留下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