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之母-杜太后

杜太后是今河北定縣人,她雖是家中長女,卻被叫做四娘子,這個大概和家族裡面的排行有關。杜家家境殷實,且樂善好施,來著皆是客,因此杜家在四里八鄉也有些聲望。這一天杜家來了個避雪的外鄉人,這人名叫趙弘殷。原本想從家鄉保定出發到外頭謀個出路,誰知路上遭遇大學,他孤身一人,又沒什麼錢,聽說杜家人樂善好施,就打算去那裡蹭吃蹭喝。杜家莊的人也很爽快,好吃好喝的招待著,還提供免費住宿。幾天相處下來杜家莊的人發現這個小夥子雖然衣著樸素,但是顏值和談吐都不錯,且說話有分寸,手腳勤快,於是就跟主人杜爽說起這件事。

杜爽就親自見了趙弘殷,發現果然和平時見的人不大一樣,兩人很聊得來,乾脆就多留他住些時日,這一住就是一個多月。杜爽瞭解到原來他是個官宦之後,祖父曾官至御史中丞,只是後來恰逢亂世,家道中落。但是趙弘殷不忘光宗耀祖的使命,想要重振家業,所以才打算投奔河北的趙王王榕。

趙匡胤之母-杜太后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觀察杜爽認為這個趙弘殷絕非一般人,將來定有打作為,於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自己年方及笄的女兒杜四娘嫁給他。對於這突入起來的好運,趙弘殷自然沒什麼理由拒絕。但是四里八鄉的人對於杜莊主這個決定都背地裡嘲笑。他們認為杜莊主不僅貼錢嫁女兒,還招了這麼一個前途未卜,家世也只是口說無憑的借宿少年為婿,想著老頭不是瘋癲了,就是被人騙了。可事實證明這是杜爽一生做的最明智的一個決定,正因為他的這個決定,使他成為了開國皇帝的外祖父。

和杜四娘成婚不久,他就去投奔了王榕,從此杜四娘跟著趙弘殷過起了顛沛流離的婚姻生活。好在趙弘殷確實有些真本事,雖是亂世,但是絲毫沒有影響他的事業,在事業上一直節節升高。後唐時任飛捷指揮使,後漢時任護聖都指揮使,後周任右廂都指揮使...改朝換代只是換了個上司。

趙匡胤之母-杜太后

杜四娘嫁給趙弘殷起初並不容易,她拖兒帶女,生活異常艱辛。後來丈夫有了些功名,雖然溫飽無憂,但是夫妻聚少離多。結婚後十年才生下了趙匡胤,又過了十二年才生了趙匡義。杜四娘一共生了七個孩子,長大成人的有三子一女。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如願的當上了皇帝,母憑子貴的杜四娘也成了杜太后。

在文武群臣向太后參拜的時候杜太后並沒有過多的欣喜,反而顯得憂心忡忡,大臣們都慌了手腳,連忙問太后有何不滿。杜太后侃侃而談:“我聽說為君極難。天子位居萬民之上,如果治國有道,天下歸心,當然能在寶座上穩享尊貴,但是萬一失誤,駕馭不了國家,那時恐怕就是想做一個平民老百姓也是求之不得了。這就是我如今最擔憂的事。”

趙匡胤聽了母親的話,悚然心驚,立刻拜謝母親的教誨。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杜太后雖然身為封建社會的女流之輩,卻極富遠見,兒子謀奪天下,她事前不驚,事後不傲,心理素質看成超佳。對於兒子謀權篡國的事她更是沒有拿那些道德框框去束縛趙匡胤,為人也是非常講求實際,與“婦人之仁”更是不沾邊。由此可見一個聰明智慧的女人對於下一代是多麼的重要。

趙匡胤之母-杜太后

杜太后留下的最關鍵的一番話,應該是她彌留之際的一番話,也牽涉到了宋朝最大的迷案“金匱之盟”。拒載,杜太后在人生最後的時刻向趙匡胤發問:“你知道自己的天下是怎麼得來的嗎?”趙匡胤光哭不回答,杜太后恨恨的道:“都什麼時候了,我跟你交待正事,你怎麼就知道哭?”趙匡胤就揀好聽的說:“我能當上皇帝還不是靠父母多積德嘛。”

老太太身體不行了,腦子可還是清楚的,“你能當上皇帝是因為柴氏選了個不諳世事的小兒當皇帝,不能令臣下信服歸心,你才鑽了空子。我們必須吸取這個教訓,你和光義都是我的兒子,以後你要將皇位傳給你弟弟,國家如此之大,必須有個年長有見識的皇帝才能穩固,才是我趙家社稷之福。”後來這番話被記載下來放在一個金匣子裡交給可靠的人掌管。這就是“金匱之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