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獻血 你知道多少

實現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有效縮短疾病傳播的窗口期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說,1998年10月1日《獻血法》正式實施,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無償獻血制度。20年來,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管理制度體系和血站採供血服務體系日益完善,血液供應能力、血液安全水平和臨床用血水平顯著提高。

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上升到2017年的1459萬,獻血量從1998年的400萬單位(800噸)提高到2017年的2478萬單位(4956噸),獻血量增加5倍多。2015年底實現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有效縮短了疾病傳播的窗口期,血液供應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今年1—5月份,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和獻血量持續增長,無償獻血人次達到596.5萬,採血量達2065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6%和5.2%。

近年來,我國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不斷完善血站服務體系。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血站服務體系。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設置血液中心32個,中心血站321個,中心血庫99個;固定採血點1380個,比2012年增長41.3%。

持續提升血液安全水平。完善血站技術規程、標準和規範,加強人員培訓和考核,建立覆蓋採供血全過程的血液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並鞏固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基本阻斷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經輸血途徑傳播。今年4月,西藏自治區血液中心獨立開展血液核酸檢測。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我國血液安全保障能力邁入新臺階。目前,全球僅有24%的國家開展了血液核酸檢測。

建立血液應急調配機制。建立全國範圍的血液預警與聯動保障機制,針對重大活動、重大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以及血液偏型性、季節性、區域性緊張情況,建立國家和省際間血液調配製度,每年調配血液超過150餘萬單位。

強化臨床合理用血。健全臨床合理用血制度,推廣自體血回輸、微創手術等節約用血技術。近5年,我國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術檯均用血量分別降低20%和30%,自體血回輸比例增長30%,不但節約了大量血液資源,而且減少了輸血不良事件,顯著提升了醫療安全水平。

關於獻血 你知道多少

加快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設,推進臨床合理用血

周長強說,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長期保存,是寶貴的戰略資源和稀缺資源。只有健康適齡公民捐獻的合格血液才能給患者輸注,才能最大限度防範經輸血傳播疾病,保護患者健康權益。血液安全供應保障是醫療服務的重要基礎,血液保障不足將影響臨床醫療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我國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以滿足臨床需要,但這是一種“緊平衡”狀態。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兩孩政策全面實施帶來的大齡高危產婦數量增加、醫療保障水平提高帶來的醫療服務量持續增長等,對血液供應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後,我國將加快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建立全國血液管理信息互聯互通工作,實現血站之間、血站與醫療機構之間血液信息的共享共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血液的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提升對獻血者的服務水平,加強臨床合理用血監督管理,完善血液預警和風險監測機制,健全不適宜獻血人群屏蔽制度,保障血液質量安全。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從2011年開始,全國推行核酸檢測,經血液傳播疾病檢測的窗口期大大縮短,在保證血液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血液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對於急救用血尤其是孕產婦用血是優先保證的。

定期、適量獻血無損身體健康,手術輸血並非越多越好

周長強說,國內外科學研究和長期實踐都已證明,定期、適量獻血不僅無損身體健康,還能獲得助人後的喜悅,促進心理健康。根據《獻血法》和各地法規規定,獻血者還享有免費、優先用血的權利。無償獻血是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好事和善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