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哪些崗位對病毒性肝炎患者有限制?

最近,網上一則新聞火速“流竄”,某組織表示,美團騎手註冊、接單用客戶端“美團眾包”涉嫌歧視乙肝人群,相比《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目錄》中單列的病毒性甲肝和戊肝,美團的協議以“病毒性肝炎”代替,而實際上病毒性乙肝並不在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之列。

「科普」哪些崗位對病毒性肝炎患者有限制?

滴滴外賣在其配送平臺服務協議中,同樣要求註冊用戶無“病毒性肝炎”,從而未說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不得註冊。

「科普」哪些崗位對病毒性肝炎患者有限制?

騎手送來的外賣是否會讓你感染上乙肝病毒呢?

「科普」哪些崗位對病毒性肝炎患者有限制?

一般的生活接觸是不會感染上乙肝病毒的,根據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型肝炎屬於經血傳播性疾病。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有母嬰傳播、父嬰傳播、醫源性傳播、輸血傳播、密切生活接觸傳播、性傳播等。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由於沒有乙型肝炎的檢測方法,輸血或血製品是乙肝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發現乙肝病毒後,由於對獻血員實施嚴格的HBsAg和HBV DNA篩查。經輸血或血液製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經較少發生。不安全注射(尤其是注射毒品)、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侵入性診療操作等,也會是乙肝病毒有機會“鑽進”人的血液中,使人感染,是目前乙型肝炎傳播的主要途徑。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也可能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傳播,如紋身,與乙肝患者共用剃鬚刀、牙刷等。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生期,大多在分娩時接觸乙肝病毒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隨著乙型肝炎疫苗聯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應用,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險性增高。

乙肝病毒是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因此,日常學習、工作或是生活接觸,如同一個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個宿舍、同一餐廳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染乙肝病毒的。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亦未發現乙肝病毒能經血吸昆蟲(蚊子和臭蟲等)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