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安康博物馆丝路文物精品展启幕

“宝贝回家”安康博物馆丝路文物精品展启幕

《丝路遗风暨宝贝回家文物精品展》启幕仪式(摄影 吴宇婷)

“宝贝回家”安康博物馆丝路文物精品展启幕

鎏金铜蚕(供图 安康市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吴宇婷):为纪念“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一周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6月16日,安康市举办《丝路遗风暨宝贝回家文物精品展》展览活动,将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物——“鎏金铜蚕”接回其家乡陕西安康。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陕西省文物局、安康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康市文化文物广电局、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和安康博物馆承办,共展出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征调安康文物、馆藏丝路文物,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馆藏唐三彩文物六十件,其中出土于石泉鎏金铜蚕、旬阳独孤信印首次亮相安康。

作为安康博物馆践行“让文物活起来”思想的重要举措,本次“宝贝回家”文物精品展既是献给安康老百姓的一份文化大礼,又进一步展示了安康市委、市政府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全域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延伸阅读:

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出土于1984年12月,是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民谭福全在池河淘金时发现,经鉴定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通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全身首尾共计9个腹节,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安康早在西周已开始兴桑养蚕。石泉鎏金铜蚕的出土,证明汉代种桑养蚕、缫丝织娟已成为当时重要的生产生活方式。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就曾提到了这件见证丝路历史的文物瑰宝。

独孤信 

独孤信(502年-557年),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人(今山西大同),历任西魏、北周官职。容貌俊美,善于骑射,战功显赫。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出土于1981年,是旬阳县中学生宋清于县城东门外发现。高4.5厘米,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宽4.35厘米,呈球体八棱26面,其中14个印面镌刻有印文,印文为阴文魏体楷书,分为行文、上节、书信三种用途。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及“耶”、“令”、“密”,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