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针能纳千层底,二号针能缝万件衣!流传百年卖针歌如今成绝唱


针作为一种古老的缝衣服工具,曾经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如今则大为冷落,几乎见不到它的踪迹。不过,造针的行当依然存在。你知道一根针是怎么造出来的吗?

有句老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可见造针的复杂程度。别小瞧一根小小的针,造出它来一共要经过几十道工序。

现在的工业生产,造针有12道工序,古代则更为复杂,多达72道。

在山西有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阳,古名阳阿。据说,在明清时期,这里造出的针占到全国半数以上,被誉为“九州针都”。

“头号针能纳千层底,二号针能缝万件衣。三号四号老常用,针线活儿不可离。五号钢针虽然小,大家小户离不了。能绣龙,能绣凤,能绣宋朝一营兵。绣个喜鹊叫喳喳,绣个蝈蝈蹦三蹦。”这就是当地流传的卖针歌,可惜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

曾经这里出产的针还远销到中亚地区,大阳钢针从加工原料到制成成品总共有72道工序。

单纯制针,就有取火、凿条、滚圆、捶扁、冲孔、锉尖、热淬、冷淬、掩蒸、抛光……等二十多道工序。

祖辈们就是以这样制成的钢针,跟随晋商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供应着华夏大地上至皇亲下至黎民的诸多家庭。

曾经在这里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针公庙,可见当地人对造针工艺的看中。

不过,如今这里早已冷清,留下来的只是老房子和博物馆,可以一窥当年的造针盛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