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福布斯報道:量子鏈推出基於權益證明機制的智能合約平臺

量子鏈的最終目標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金融、社交、移動、物聯網等行業,它是首次基於權益證明共識機制(POS)的智能合約平臺。


將比特幣和以太坊相結合,量子鏈基金會推出量子鏈後,憑藉其大量創新性的設計,得到了眾多行業大佬的鼎力支持,包括快的(國內主流網約車軟件,後與滴滴合併)和來自全球的比特幣持有人。此外,基金會還與某家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緊密的合作,為量子鏈提供完善的項目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服務。作為在新加坡註冊的項目,量子鏈在去年項目前期已經成功募集了超過100萬美金,並希望能夠將量子鏈打造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區塊鏈項目。

項目支持者

目前已經有超過十家大型機構為量子鏈項目提供了經濟支持並通過各種渠道為量子鏈項目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不過具體是哪家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為該項目提供管理支持,目前尚未披露。

帥初,27歲的量子鏈聯合創始人表示,“量子鏈的投資人不僅提供了資金上的幫助,還為量子鏈的發展提出了戰略規劃”。2016年11月,量子鏈基金會在新加坡成立,是量子鏈項目的最高決策機構。

量子鏈項目的支持名單包括:快的聯合創始人陳偉星;以太坊早期參與者兼JaxxWallet 首席執行官Anthony Di Iorio;Augur聯合創始人、Blockchain Capital的入駐創業人Jeremy Gardner;LeftCoast、Libai、DLEE資本管理的創始人李國權;分佈式基金的普通合夥人沈波;Jen Advisors的管理合夥人Jehan Chu,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總監高慶忠;OKCoin首席執行官徐明星;中沃投資合夥人易理華;還有全球最多比特幣持有人之一、區塊鏈項目天使投資人李笑來。

擁有中國科學院計算機博士學位的項目聯合創始人帥初對項目獲得的高度關注做出評價,“項目籌集的資金已經比我們一開始預想的多”。

他還提到,“量子鏈旨在與區塊鏈社區、第三方開發者和技術創新一起,共同建立一個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開源社區”。量子鏈的最終目標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金融、社交、移動、物聯網等行業。

儘管項目團隊迫切的希望整個社區能夠一起參與,共同協助平臺的開發,但量子鏈具體的公開售賣的日期仍然是未知數。

量子鏈結合了比特幣核心代碼、權益共識機制和以太坊虛擬機,最終推出量子鏈核心(Qtum Core),使智能合約可以在權益共識機制模型上運行。

量子鏈的一個主要目標通過價值傳輸協議和去中心化應用,為不同行業提供支持和便利。另一個目標是兼容現有的比特幣和以太坊,可以為不同的行業提供高安全性的區塊鏈服務,而不僅僅是傳統的金融行業。

理論上,量子鏈可以向比特幣一樣,直接進行數字貨幣的發送與接收。除此以外,量子鏈還對PoS進行了修改,使其成為一個智能合約執行平臺。

共同的目標

團隊成員的專業技能和知名企業工作背景,使量子鏈團隊被認為是中國區塊鏈行業最豪華的團隊配置。“量子鏈團隊對區塊鏈技術做了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這是我們的投資人所願意看到的”,帥初說道,團隊和投資人希望將區塊鏈技術的商業落地推繼續向前邁進。

帥初補充道,“中國的區塊鏈市場迫切希望擁有自己的區塊鏈平臺,而我們的目標就是成為中國最頂尖的區塊鏈平臺,並在不斷加強、完善中走向世界技術前列”。

除了帥初,量子鏈團隊的核心開發者還包括Jordan Earls,Neil Mahi。Jordan從13歲開始軟件編程,審閱過超過一百種替代加密貨幣的源代碼並識別出多個重大漏洞。

消息 福布斯報道:量子鏈推出基於權益證明機制的智能合約平臺

基於比特幣核心協議

從技術角度來看,量子鏈是一個開源的價值傳輸協議和去中心化的應用平臺,結合了比特幣核心協議和量子鏈虛擬機QVM(增強版的以太坊虛擬機),甚至被冠以“未來區塊鏈行業的全新範例”的稱號。

也有一些人認為,量子鏈僅僅是比特幣的又一個分叉,一個新的替代貨幣平臺。而量子鏈創始人並不贊同這種說法。

儘管比特幣網絡是目前運行最為穩定的區塊鏈平臺,其網絡包含數十億美元信託資金,每年花費數百外美元供開發者進行維護和開發,“可惜的是,比特幣簡單腳本語句極大的限制了其發展”,帥初說道。

他解釋,“最初比特幣是用於價值傳輸,而以太坊有更多商用可能性;但以太坊源代碼的安全性相較於比特幣要低很多”。

“量子鏈結合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優點,為不同行業提供了全新的、安全穩定、良好擴展性的區塊鏈平臺。”

量子鏈底層設計使基於比特幣UTXO模型,同時支持與量子鏈虛擬機的實時交互,這與比特幣改進提議中的內容保持“一致”。

賬戶抽象層

通過在Qtum模型中加入了賬戶抽象層,使量子鏈虛擬機在不使用以太坊賬戶模型的前提下穩定運行。

帥初指出,“在UTXO模型中引入增強版的EVM,在未來幾周內,使量子鏈不僅可以運行基於以太坊開發的標準智能合約,還可以運行更加複雜的、全新的智能合約。”

全新的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臺可以使基於以太坊開發的智能合約移植至量子鏈平臺。也許有人會問,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由於Qtum平臺兼容以太坊虛擬機,因此現有的以太坊項目可以簡單的移植至量子鏈平臺” ,John Scianna解釋。John於2012年投身區塊鏈行業,曾就職於CoinPip等區塊鏈初創企業,“開發者僅需在量子鏈賬戶抽象層中加入合約狀態和賬戶信息”。

他補充道,“目前我們已經有兩個社區項目。一個是“春郵”(BiSMTP,集成區塊鏈的簡單郵件傳輸協議),每個郵箱地址就是一個錢包地址,用戶可以通過郵箱地址進行數字貨幣的發送和接收。這極大的提高了區塊鏈產品的易用性。”

Qtum項目路線圖

量子鏈團隊不會僅僅滿足於現有的設計結果,還會不遺餘力的繼續開發,確保量子鏈作為底層技術基礎可以為後續上層應用的持續發展提供便利和可能性。

上層應用設計想法一直在變化,目前討論的重點包括:設計更好、更快的SPV錢包與智能合約進行交互,打造一流的區塊鏈數據,同時提高效率及使用性,以及實現自動/定期合約的執行,並加強智能合約的側鏈支持。

Qtum團隊並沒有將眼光侷限在某一特定領域中,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和不同利益相關者溝通,從而創建一個“無行業界限”的平臺。

擁抱區塊鏈技術

量子鏈有著極強的兼容性,帥初表示,“Qtum融合了大多數頂尖的區塊鏈技術”。

通過Oracle和數據饋送機制的引入,任何人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參與到實時經濟活動中。Qtum模式下的去中心化經濟模型將以完全開源的形式面向大眾,並歡迎所有開發者參與代碼的審查。

Oracle是區塊鏈上可信的代理(可以理解為一個實體,節點或公鑰地址)。Oracle網絡可以用於部署鏈下計算(全部或部分)系統,用於執行合約代碼的執行。

帥初解釋稱,“現實商業社會中實用的智能合約可能會需要引入鏈下數據,如金融、經濟、商業、氣象和社交數據等”。

舉例來說,不同的外部數據(如貨幣匯率、國家GDP、城市氣溫、比賽得分等)會導致智能合約得到不同的結果。數據饋送(data-feed)是指任何可以獲取鏈下數據並傳送至智能合約或去中心化應用的系統、流程或機制,並在區塊鏈上執行。

“基於內置虛擬機的區塊鏈平臺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即每個節點必須實時運行所有智能合約代碼,嚴重影響了處理速度,並導致冗餘處理,而且耗費了大量的計算資源”,帥初表示。

因此,智能合約的全部代碼在鏈上運行可能並非是最好的選擇。鏈下計算可能“更好甚至是更為必要”,這樣可以極大的降低算力成本。

此外,考慮到區塊鏈數據和計算公開可見的這一屬性,無法滿足諸如金融交易的隱私性要求,鏈下計算獲取能夠更好的保護合約數據和交易的隱私性。

區塊鏈生態與挑戰

作為發展潛力巨大的生態系統,量子鏈結合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社區的優勢,並能夠解決二者的“固有缺陷”。

這些缺陷包括缺乏面向企業的智能合約。當前的智能合約平臺大多以工作量證明“PoW”為主。而近期發佈的量子鏈白皮書中提到,“權益證明共識機制(PoS)更適合商業運用”。

還有不同的區塊鏈平臺之間的兼容性問題。例如比特幣UTXO模型就無法與以太坊賬戶模型兼容。

加之區塊鏈上眾多的參與方,缺乏靈活的共識機制。公共區塊鏈和許可型區塊鏈對共識機制有不同的要求。

目前還缺乏企業合規需求的考量(如金融行業的背景調查,即Know-Your-Customer,反洗錢需求等),當前的區塊鏈技術無法滿足這類需求。

此外,當錢的區塊鏈系統還不夠開發。大多數智能合約僅能由鏈上數據觸發,而無法將鏈下數據引入,這使得區塊鏈世界與現實世界無法建立聯繫。

量子鏈基金會預計將於2017年發佈量子鏈平臺,其測試網絡會在短時間內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