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瀝:擁抱新技術 激活新產業

佛山大瀝:擁抱新技術 激活新產業

惠普3D打印批量化定製中心內,十多臺打印機和設備組成3D打印工作站。大瀝宣傳辦供圖

佛山大瀝:擁抱新技術 激活新產業

廣東(大瀝)3D打印協同創新平臺。大瀝宣傳辦供圖

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的創客小鎮內,十多臺惠普黑色工業打印機,並排分列於展示廳兩側。這是16日正式落戶大瀝的廣東(大瀝)3D打印協同創新平臺。

繼這一重磅項目落戶,17日,由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南方日報社共同主辦,以“3D打印重新定義製造業”為主題的第五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將在大瀝正式開幕。

這也意味著,全球3D打印產業“最強大腦”雲集大瀝的“號角”即將吹響。在珠三角多地紛紛搶灘3D打印產業的背景下,這場世界級3D打印盛會的到來,不僅為珠三角發展新產業提供了一場對話全球的思想盛宴,更彰顯了大瀝鎮對接全球創新資源,積極擁抱新技術革命的決心。

這體現在,在探索3D打印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路徑上,大瀝勇擔激活新產業發展的探路者。繼去年迎來全省最大3D打印基地後,以這場大會為起點,大瀝欲通過創新3D打印產業的應用推廣模式,以新型的應用方式,激活3D打印實現製造業批量化生產之路。

在拉開新產業培育大幕的同時,新產業的到來,無形中也在激活大瀝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活力,讓傳統制造業在擁抱新技術的過程中,邁向新制造。

“最強大腦”來了▶▷上百名全球3D打印產業專家學者雲集大瀝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曼徹斯特大學專家學者……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大會參會人數達800多人,其中包括上百名來自全球3D打印產業的頂級專家與學者,

實際上,作為全球3D打印行業規模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曾先後在國內的北京、青島、成都、上海等城市舉辦,本屆是主辦方首次把舉辦地落戶廣東,並選址大瀝鎮。

“大瀝只是一個廣佛小鎮,但我們胸懷世界大夢想。”大瀝鎮鎮長黃偉明表示,通過引入這場大會,該鎮希望以3D打印產業的發展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而珠三角也被看作3D打印產業發展的重要應用市場。

作為傳統商貿重鎮,大瀝背靠廣佛4萬億工業總產值。截至目前,共有來自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在大瀝從事商貿業,在短短10公里的廣佛路上,分佈著38個專業市場,是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齊、交易最活躍的市場集群之一。在這裡,6萬多個工商戶從事商品貿易,年交易額超過6000億元。

“當前,大瀝正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非常適合作為應用市場。”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說。

圍繞3D打印產業應用,在本次大會舉辦前後,大瀝也迎來了3D打印產業“一中心一平臺”的落戶。

就在16日,以“3D打印科學普及、示範應用、技術創新、加工服務、教育培訓”為主題的3D打印批量化服務中心落戶廣東(大瀝)3D打印協同創新平臺,並正式對外開放。

在這個擁有十多臺惠普工業打印機和EOS等工業打印機的創新平臺內,配置了一支專業的工業設計師團隊,預計每年可以為2萬多家中小製造業企業提供從設計端到應用端、從應用端到產品端的配套服務。

在滿足中小製造業企業設計和批量化定製需求的同時,該平臺還將加大科技創新,與曼徹斯特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頂尖名校展開深層次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應用示範服務平臺等。

背靠最大應用市場▶▷廣東3D打印企業數佔據全國一半

在世界級3D打印產業盛會落戶大瀝的背後,近年來,以珠三角為代表的全國3D打印產業應用高地內部,正掀起了爭相佈局3D打印產業的浪潮。

在廣州,今年當地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把3D打印列入加快形成新增長點的方向,而早在3年前,廣州便已推出首個3D打印產業園,並落戶荔灣區。目前在荔灣的3D打印產業園中,園區在孵企業55家,累計“畢業”企業17家。

在深圳,作為去年該市實施的“十大行動計劃”中的“十大製造業創新中心”之一,深圳市專門成立了3D打印製造業創新中心。

同為製造業大市的佛山與東莞,從2014年開始,兩市快馬加鞭發展3D打印產業。佛山先後提出與省科技廳共建3D打印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建立3D打印產業基地等計劃。東莞首個3D打印產業園完工,由莞企自主研發的桌面級打印機相繼面世,多個3D打印行業的大事件貫穿了2014年的東莞。

實際上,同一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將3D打印作為廣東省九大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納入支持範圍。

次年,廣東省3D打印產業產值近30億元,超過了全國市場規模的30%。去年,廣東省增材製造協會更是發佈了廣東省增材製造(3D打印)產業技術路線圖。

直到目前,廣東3D打印企業總量已突破100多家,佔據全國該領域企業總量的一半。

這樣的產業佈局下,在珠三角,3D打印與製造業從個性化走向批量化的結合趨勢愈發明顯。

就在今年初,在大亞灣核電站裡,一塊特殊的製冷機端蓋被正式安裝進去。這一塊由南方增材公司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的核工業部件,在2009年時還只是一個存在於圖紙上的構想。

南方增材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伴隨在3D打印與工業的加速融合下,工業級3D打印機實現了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去年工業級3D打印機出貨量雖然只增長了5%,但營收佔總收入的80%。

“3D打印帶給我們的最大顛覆性成果是大批量定製。”著名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表示,3D打印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滿足很多個體的個性化需要,該項技術在航天、汽車製造、醫療、民用產品等領域都有著大量應用空間。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以應用推動製造業“連接”3D打印產業

然而,3D打印如何與製造業更好地結合,難點也在於應用。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這項被《經濟學人》多次推到封面、被譽為助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在全國的產值僅有100多億元。

“產值不高的關鍵原因在於應用面還沒有徹底打開,當3D打印技術走出實驗室後,它發展的推動力就在於應用。”作為中國3D打印產業崛起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中國工業3D打印理事會主席顏永年說。

深諳這一問題的大瀝,此次引入世界級3D打印盛會的原因之一,正是希望助力製造業“連接”3D打印產業。

“製造業到底應該如何與3D打印結合,目前在應用方向上依然存在很大的空白。”黃偉明表示,大瀝舉辦這場大會,一方面是希望釋放歡迎更多企業走進來的信號;另一方面,大瀝也希望能夠通過這場大會,對外推介佛山的3D打印企業,同時讓更多的佛山企業瞭解到如何與3D打印實現結合。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瀝從去年以來,積極推動多個3D打印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的落地。

去年6月,廣東省醫學3D打印應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落戶南海,

同月,廣東最大3D打印產業基地——中峪智能機械智能裝備孵化中心落戶大瀝,廣東南海增材製造加速器、廣東省3D打印(佛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同步揭牌。

在推動多個公共服務平臺落地的過程中,大瀝還積極探索3D打印產業與製造業結合的新路徑。

在16日正式對外開放的廣東(大瀝)3D打印協同創新平臺正是這樣的例子。

過去,製造業要實現與3D打印產業的結合,往往只能通過採購設備的方式。在羅軍看來,並非所有企業都適合購買3D打印設備。一方面3D打印技術門檻高,需要配備專業的技術人才,另一方面,雖然每家企業、每個行業都能找到與3D打印的結合點,但每家企業的應用面不是很廣。

“我們搭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正是為了滿足廣大中小製造企業,包括技術、設計、工藝等需求。”羅軍說。

對於大瀝來說,創新3D打印技術推廣方式,不僅激活3D打印批量化生產之路,也在激活傳統產業的新思維。

在黃偉明看來,傳統商貿重鎮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迫切需要有一條攪動一池春水的“鯰魚”,這意味著,大瀝需要通過引入新產業、新事物,來激活傳統制造業主的思想活力。

“在引入新產業的同時,若能激活傳統制造業,那麼,即使是衝刺再高的目標,也不是問題。”黃偉明說。

■相關

惠普3D打印批量化定製中心落戶大瀝

佛山南海大瀝水頭工業區,在由舊工業廠房改建的大樓裡,十多套由打印機加上其他設備組成的惠普3D打印工作站整齊排列,這裡是16日啟用的惠普3D打印批量化定製中心。

隨著增材製造應用領域的進一步擴大,一個全新話題正越來越受到關注:該如何以新的解決方案來滿足新的客戶需求?

“從3D打印自身技術的獨特性出發,我們發現,並非所有企業都適合購買3D打印設備。”羅軍說,該批量化定製中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我們希望搭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幫助傳統制造企業用3D打印理念優化設計,提出更優的設計方案,實現減輕減重、提高效率等目的,同時根據用戶需求,快速製造出產品原型和批量化的終端產品。”羅軍說。

專家建言

藉助3D打印提升高端製造產業生產效率

佛山是目前國家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第二產業是其地區生產總值的最重要構成部分,佔比超六成。對於佛山的製造企業而言,增材製造技術如何整合到現有生產環境中,將增材製造與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並不斷優化數據流與零件生產流程。簡而言之,就是製造業該如何“+3D打印”?

日前,著名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海鷗、中國工業3D打印理事會主席顏永年等國內3D打印行業多位知名專家接受筆者訪問,分別從“應用”“合力”“制度環境”等角度建言獻策。

關鍵詞:應用

製造業不能盲目地“+3D打印”

不約而同地,戴尅戎、張海鷗、顏永年均談到了一個話題:應用。

“當3D打印技術走出實驗室後,它發展的動力就在於應用。”顏永年說,但他同時強調,“製造業不能盲目地‘+3D打印’,其相互作用應該發生在不斷的應用嘗試中,是一種逐步被接受的過程。不是靠靈機一動,盲目地就採用3D打印去生產工業產品,那是不實際的。”

那麼,佛山的製造業該如何“+3D打印”?結合自身的實踐,張海鷗談到了3D打印與製造業的結合有幾個方向。其中之一便是與鍛壓技術進行結合的生產工藝。

“在傳統制造模式中主要依靠焊接實現複雜零件的結合,但是焊接技術往往引起性能不均。而鍛件級3D打印可以實現一體化打印,實現了零件之間的無縫連接,使之具有很好的性能和精度。”張海鷗說,經過業界的不懈摸索,3D打印目前已經可以部分替代這些行業的傳統工藝,應用於小批量的直接製造。

除了與鍛壓技術相結合,張海鷗表示,3D打印技術還非常適用於微型的複雜的產品製造上,例如燃油噴嘴等設計有內流道的微型產品,“它們的內流道用傳統加工方式很難做出來,而3D打印解決了‘能做’的問題,它正在被工業界逐漸所接受。”

關鍵詞:合力

技術研發和應用須講究“五臟俱全”

以2014年為重要分水嶺,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為代表,珠三角多個城市加速佈局3D打印,一批企業嶄露頭角,搶佔產業新風口。在地方政府廣泛發動企業和人才投入3D打印行業的背景下,戴尅戎、顏永年和張海鷗談到了第二個話題——合力。

“現在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很多,大家都想保住自己的小蛋糕,但最後真正能保住這塊蛋糕的是真正下功夫的人。”戴尅戎說。

在他看來,企業要真正“保住這塊蛋糕”,首先須找準各自的強項,即擁有核心技術。但是,只有設備沒有材料是不行的,只有機器和材料沒有應用也不行。3D打印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講究“五臟俱全”。

“如何做到‘五臟俱全’?要麼自己獨挑,要麼和大家聯合起來做到‘五臟俱全’。要形成合力,把經費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包括最需要的人才身上。”戴尅戎說。

顏永年同樣談到了“合力”這個觀點。站在佛山作為製造業大市的角度,他認為佛山發展3D打印的關鍵在於提升其產業的高端化,也就是說讓3D打印與高端製造相結合,藉助3D打印提升其高端製造產業的生產效率、縮短新產品上市週期。

“該如何讓3D打印與製造業能有更好的集合?這需要技術研發人員與企業形成合力、聯合研發,只有這樣才能讓3D打印技術的研究更貼近市場發展需求。”顏永年說。

張海鷗則從生產流程的整合問題上來闡述這個話題。他說,佛山企業應用3D打印技術時,可嘗試主動改造生產流程,把多個零件製造流程整合成整體化製造,這樣能提升產品附加值,體現3D打印的價值。在此過程中,一些諸如陶瓷等傳統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要在新技術應用上做引導,提升新技術應用的意識。

關鍵詞:創新

佛山應為創新創造良好制度環境

從佛山搶佔3D打印產業高地的行動出發,張海鷗、戴尅戎特別談到了環境對於創新的重要性。

“佛山發展3D打印產業一定要立足於創新,為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輸出更多的創新產品。”張海鷗表示,3D打印是一個有門檻的行業,佛山應創造有利於行業創新的制度環境、推動市場洗牌,淘汰不適應創新競爭的企業,“整個行業的質量提升才是關鍵”。

“具體而言,佛山首先要將重點放在產業革新與產品質量升級上,調整產業結構,尤其要推動製造業向產業價值鏈的上游發展,著重打造工業設計產業。”張海鷗說,在加大培育力度之外,佛山可大力引進外部人才團隊,根據自身需求,考察人才團隊的真正作品和業績,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助力。

與張海鷗不同,戴尅戎談到的“環境”是屬於推廣普及層面的。在他看來,3D打印技術的普及非常重要,對現已掌握技術的普及推廣可進一步助推新的技術突破。

戴尅戎表示,地方政府機構以組織相關博覽會或建設技術中心等方式,展示3D打印機及其打印樣品,讓市民和初學者瞭解這項技術。美、英等國家已有類似的實踐,以此提高當地學生對這項技術的興趣、動手能力與創造性思維。

“我認為佛山發展3D打印技術不能光盯著高精尖的打印機,普及型的民用3D打印機也很關鍵,多數家庭都備有3D打印機的時代應該很快就會到來。”戴尅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