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首次超本科生,高職高專生已擺脫學歷歧視?

就业率首次超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已摆脱学历歧视?

就业率首次超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已摆脱学历歧视?

談經論政丨社會縱議丨文體娛教丨雜感隨筆

用一面看不見的網絡旗幟集聚思想大軍

就业率首次超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已摆脱学历歧视?

本期推薦

就業率首超本科

高職生告別學歷歧視?

文 | 肖瑋

近日發佈的《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屆中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9%,其實值得注意的是,高職高專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對此,有專家認為,“目前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以及對人才的評價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看中學生的能力,而並非僅僅是學歷。”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的話,高職高專既無須發愁生源危機,更不必在家長或考生嫌棄的目光中賣力“地推”了。遠處的新聞就不談了,只看看今年的消息吧:上個月的昆明日報報道,成立近40年、累計為社會各界輸送4980名技能人才、就業率高達98%的昆明市化工技工學校,今年依然面臨著生源“吃不飽”的尷尬。“這並非個例,而是在昆中職院校普遍存在的現象,某技工學校一年甚至只能招到幾十名學生。”又比如,惠州一職業技術學院給中學班主任“回扣”,每推薦一個學生給兩三千元。

如果這些例子尚且無法讓你信服,那麼,不妨再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從眼下正熱的搶才大戰2.0版來說,天津、南京、武漢、成都、西安等20多個新一線城市接連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有的送房、有的送錢、有的送戶口,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如果你仔細品讀一下其間的要求或條件,起碼在以身示範的城市搶才新政中,高職高專的應屆生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由此來說,“高職就業率首超本科”,原因可能並非“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以及對人才的評價正在發生改變”,而只是高職生們面對學歷歧視的妥協產物。再則,“高職就業率首超本科”還有其他背景。比如,今年考研的人數再次上漲,由2017年的201萬人上漲到238萬人,多了37萬人,增幅高達18.4%。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

學歷歧視當然是不對的,公眾也樂見“社會對人才的定義以及對人才的評價發生改變”,但是,但要改變理念上的偏見,關鍵還是行動作為上要有真章。

早在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就提出,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佔高職院校招生總數50%左右,2017年成為主渠道;3年後,教育部在《關於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強調,進一步擴大高職分類考試錄取的比例,使分類考試錄取成為高職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這些年過去,招過來就了事、在技能培養上和統招生混為一談等,仍是高職高專培養模式上的通病。家長不待見、市場不放心,僅僅是成見深深深幾許?

就业率首次超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已摆脱学历歧视?

<<賽事回顧>>>

-第三屆評論之星落幕 湖南師大王豔華奪冠-

-月度之星收官戰 鄭州大學胡晉瑜奪魁-

-“評論之星”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

-“月度之星”揭幕戰 浙師大胡夢佳摘冠-

<>

長按圖片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