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孩子”用鏡頭向世界表白:“如果沒有聲音,就用快門讓世界充滿色彩”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快樂自信的“無聲攝影師”

我愛你,你愛我,我在努力想你看到

你愛我,我愛你,我的心願讓你見證

我愛你,你愛我,我的快門定格你的幸福!

你愛我,我愛你,520美好世界!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2018年5月20日,在為珠海香洲20戶居民拍攝家庭照活動結束後,由香洲區社會建設創新專項基金資助的快門無聲聽障學員在珠海用手語打出這樣一份《520美好世界宣言》,告訴世界我們很努力!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這時距離快門無聲團隊發起的“快門無聲”公益活動,已經過去了三年過半的時間。這1000多個日子裡,珠海、中山的113名聽障學生成為了快樂自信的“無聲攝影師”。

如果沒有聲音

那就用快門讓生命充滿色彩吧

2014年10月,創新公益項目——“快門無聲失聰青少年攝影培養計劃”啟動。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無聲姐妹的攝影生活》劉自民

如今這個公益項目,已經讓珠海、中山兩市三校的聽障青少年獲益,她也因為快門無聲,走到了全國婦聯“巾幗志願者十大暖心故事”的大舞臺,在人民網直播,講述聽障青少年與攝影不得不說的故事。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朱習指導小朋友攝影技巧

朱習為此激動得難以自持,連夜寫出聽障人士攝影培養與發展計劃方案,經過一年的反覆琢磨和籌備,2014年10月23日,珠海特殊教育學校攝影專業課開課:“如果沒有聲音,那就用快門讓生命充滿色彩吧”。從此開啟了聽障孩子的新世界,也開啟了快門無聲團隊的公益之路。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朱習帶著學員採風

如今,快門無聲已經擁有註冊商標、自主知識產權;獲得支付寶、騰訊99公益、京東等平臺的支持;舉辦過兩屆夏令營、5次攝影展、數十次攝影採風實踐活動;4名師生作品入選“特想.光影杯”殘障人士攝影大賽,2名師生作品入選第五屆“灃標杯”國際聾人攝影大賽……

連續三年

獲香洲區社會建設創新專項基金資助

香洲區對快門無聲的支持▼

為了讓項目迅速成長,保證項目的持續性和效益性,香洲區為快門無聲項目提供社會建設創新專項基金資助支持。快門無聲項目申報以來,為保證“快門無聲”項目的持續性和效益性,香洲區社會建設創新專項資金三年來共投入73萬元進行資助。

同時,還提供智力支持。每年委託第三方機構組織專家對“快門無聲”項目進行督導評估,提供專業意見,推動“快門無聲”項目深入開展。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學員進行攝影實踐

香洲區社會建設創新專項資金是珠海市香洲區用於支持香洲社會組織實施的社會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公益慈善服務等社會建設領域的創新項目。

社會建設創新專項資金於2013年設立,主要通過項目資助的方式引領社會組織通過開展社會服務不斷成長壯大。各類申報項目需具備“創新性、可行性、非營利性、效益型”原則。社會建設創新專項資金扶持項目的申報,主要由區委政法委和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共同組織實施。

為什麼選擇快門無聲?

2016年,快門無聲申報香洲區社會建設創新專項資金,專家們眼前一亮:一是香洲區一直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而快門無聲項目以失聰青少年作為幫扶對象,通過對攝影有興趣的失聰青少年進行專業培訓—社會實踐—作品展覽—引導就業的完整系列的培育,不僅使他們掌握一項謀生的技能,更使這些特殊人群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樹立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符合香洲區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目標。而且是以攝影為載體,形式也非常新穎。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快門無聲攝影展

總體來看,這是一個與“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契合的社會治理創新項目。

對快門無聲的期待▼

項目實施三年來,先後對珠海市特殊教育學校、珠海香洲區琪琪聾兒語言康復中心的80名失聰學生進行了系統的攝影培訓,已基本覆蓋珠海市香洲區的失聰青少年,而且還走出珠海,扶持到中山特校的33位聽障(失聰)學生,獲得了市、區領導的充分肯定,基本上達到了資助項目的預期。

期待受到此項目資助的失聰青少年真正能夠掌握攝影這門技術,從中得到更多的自信和快樂,並能夠依靠這門技術自食其力,減輕自身及家庭壓力,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期待項目能夠鏈接更多的政府資源和社會資源,把受益人群做得更大,服務方式更精細。

大咖雲集的快門無聲團隊

作為一個攝影公益活動,項目參與的攝影大咖雲集。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實訓導師李建束給學員上課

快門無聲有龐大的大學生助教團。3年多來,參與項目的愛心團隊和大學生助教超過500人,累計參加的大學生助教300人,他們來自珠海本地的高校中山大學、UIC、暨南大學等,還有來自英國、美國、新西蘭的留學生。

漸漸地,無聲團隊的社會支持力量也越來越龐大:珠海市香洲區政法委連續出資扶持項目發展、珠海特報融媒、珠海市婦聯、珠海市殘聯、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特殊教育學校……每一次的活動,都受到各級媒體的廣泛報道。

快門無聲,光影有愛

從扶持到服務社會的轉變

1000多個日子裡,孩子們逐漸從自卑、封閉的世界裡走出來,通過“攝影”這把開啟新世界的鑰匙,走向開闊陽光的美好世界。

快門無聲團隊也驚喜地發現:剛開始只是想讓他們獲得自信和快樂,如今發現他們可以為社會服務。這3年半來,快門無聲團隊舉辦了兩屆夏令營、5次攝影展、多次攝影實踐採風活動。

“我喜歡這個攝影活動,可以幫別人拍好多美美的照片”;“我們拍到了別人的笑容,我自己也感到自由和快樂”,“人間百態,有悲傷,有快樂,有痛苦,這些都被我們記錄在了照片中。”孩子們的快樂簡單而純粹。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看見聲音”攝影夏令營

這三年多來,這群追逐光影的孩子們,在淇澳大橋上等待日出,去唐家共樂園裡記錄古蹟,在大學校園聽攝影講座,在海泉灣神秘島探求未來世界,到田野間尋找趣味,逛到沙灘去追逐日落,在海島集市上發現生活,他們以寂靜的視覺走進火熱的生活,拍攝朝陽市場的檔主,斗門鄉村的農民,外伶仃島上的居民,香爐灣跳廣場舞的市民,雞山村晨起的村民,他們拍攝老人拍攝孩子拍攝同學,將拍攝的照片送給他們留念。

“无声孩子”用镜头向世界表白:“如果没有声音,就用快门让世界充满色彩”

快門無聲學員為居民免費拍攝家庭照

“攝影比我們更不會說話,卻能讓我們認識外面的世界。”如今,聽障青少年不斷地走出去,不再懼怕與普通人接觸。快門無聲第一屆學員林雪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攝影成為她的特長,在工作單位中十分受歡迎。

根據聽障青少年特點,快門無聲團隊研發、編撰適合他們的專業攝影教學課件,沉澱項目實施效果。未來,將努力打造成在全省和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力的公益品牌,進一步擴展活動形式,包括:舉辦快門無聲進校園,不僅讓我們學生了解聽障學生的才華與努力,也把攝影藝術的種子送到校園裡,讓更多的孩子與攝影這門發現美的藝術結緣;舉辦專業的攝影展,進軍國家級的攝影節,甚至會舉辦國際攝影展等;做可複製性的準備,希望讓更多地區的特殊學校和聾校的學生能夠學習攝影知識,學習一門與社會溝通的語言。

期待有一天,快門無聲也能走進更多聽障孩子的世界。

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

香洲區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國家提出的“社會治理”概念,是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並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2015年,香洲區被國家民政部確認為“全國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實驗區”,開啟了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革運動,圍繞“借鑑港澳經驗,提升社區治理與服務水平”為實驗主題,運用法治思維釐清政府與社區權責邊界,構建新型社區治理結構,探索形成“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互動模式,推動社區治理與服務多元參與,推進社區治理精細化,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稱號及“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獎”,這是香洲區社會治理實踐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