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统失调等长大就会好吗?错!不训练长大反而会更辛苦!

几乎所有的城市孩子都有“感统失调”,很多家长误以为孩子感统失调只是暂时的,长大就会好,所以对之置之不理,殊不知,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不仅不会好,反而会更辛苦。为什么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感统失调?

因为感觉统合的发展就像盖大楼一样,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向上的,如果第一层次的统合没有发展好,那第二层次的统合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下面的基础扎不稳,上面的楼就盖不高。比如,孩子的吮吸能力是天生的,属于感觉统合第一层次——生存能力的统合,但是如果孩子喉头部位对食道和气管开合的调节能力发展不到位,那么孩子便容易经常呛奶。而经常呛奶,可能又会导致少量的奶水被挤压到耳咽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便很容易带来听觉系统的病变,也就是给第二层次感统统合的发展(视、听、语言能力的统合)带来阻碍。

孩子感统失调等长大就会好吗?错!不训练长大反而会更辛苦!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孩子感统失调等长大就会好吗?错!不训练长大反而会更辛苦!

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孩子感统失调等长大就会好吗?错!不训练长大反而会更辛苦!

触觉过分敏感

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

本体感失调

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

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汽车跳绳和排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为什么感统失调的孩子,长大后会更辛苦?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超过12岁就容易定型,不易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虽然不易察觉,但只要家长足够细心,还是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某些蛛丝马迹的。不要错过了孩子训练的黄金时期,抓住孩子训练的黄金年龄,年龄小就是优势!


感统训练阶段,大致如下:

0-3岁是感统失调的预防阶段。

当然这个年龄如果孩 子感统失调情况比较严重,也会表现出来。

3-6岁是真正感统训练的黄金阶段。

一些感统失调中重度的孩子已经表现的相当明显,但是一些轻微失调的孩子不被家长所重视。因为孩子上幼儿园还没有真正参与到视听类的学习中,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个阶段的训练。

孩子感统失调等长大就会好吗?错!不训练长大反而会更辛苦!

6-9岁是感统训练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是训练的主力,因为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孩子感统失调的表现就会突显出来,孩子的问题直接暴露在家长面前。之前了解感统训练的家长可能会找到原因,积极参加感统训练,但不了解感统训练的家长,只会埋怨孩子,甚至打骂,问题解决不了,还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上的创伤。

9-12岁时感统训练的最后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的问题更加突显,解决的难度也会变大。孩子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与努力。酷玩童年温馨提醒:抓住孩子感统训练最后的尾巴,一旦孩子年龄超过12岁,就很难再通过感统训练给孩子解决问题了。

少儿体适能|体能训练|儿童体能训练|体能测试|儿童体适能培训|儿童生长关键期|儿童运动馆|感统训

视频加载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