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因为修建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新安县青要山西沃乡的西沃石窟将沉于水下。西沃石窟是黄河中下游岸边的唯一的一处北魏石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为了抢救它,国家文物部门决定将其整体搬迁至新安县千唐志斋。但搬迁石窟中国尚无先例,世界上也只有埃及搬迁阿布辛贝勒神殿一例。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西沃石窟坐落于青要山半腰,壁立在水深流急的黄河南岸上。自东向西依次有浮雕石塔四座,石窟两座。在塔与石窟间有若干个小佛龛。石塔均为浮雕楼阁式方塔。一号七级,高二米,每级之间有大房檐,塔顶有相轮、宝瓶。从下至上,一至三级每层刻一佛、二菩萨、三层以上,每层刻一佛。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一号窟为主要洞窟,洞门北向,全部造像均在宝坛上。窟顶作穹窿状,雕饰为一个宝盖。宝盖中心是莲花,外绕四身飞天,一身莲花化生童子,面向 立佛,合十供养。飞天头戴莲花宝冠,披帛飘扬,手捧供物,双腿后曲。飞天之外是彩云,鲜花在空中流动。最外是莲瓣、流苏。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1995年初,国务院正式决定将西沃石窟搬出小浪底库区,承担搬迁任务的是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经过多次现场勘察及商讨,专家们最终拿出了“揭顶分块”的搬迁方案。所谓“揭顶分块”,就是切去石窟顶部的石块后,将石窟及摩崖浮雕切割成大小不等的石块,再进行搬迁。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1996年9月12日,石窟搬迁正式施工。做好所有的准备后,他们开始切割石窟。首先要做的是揭顶,就是将石窟上面的斜山坡及杂草等整个儿去掉。

最难的还在于对石窟的分块切割上。他们决定除了对东区的摩崖浮雕进行单独切割外,对西区的石窟及摩崖浮雕分成六块进行切割。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在西区被分割的六块中,最小的也有将近4吨重,其中面积最大的为塔形浮雕和屋形浮雕区,高190厘米、宽290厘米、厚40厘米,重达6吨;体积最大的为1号石窟,将近10立方米,重量达到17吨。

吊上来的石窟,被搬运到它们的新家——新安县铁门镇的千唐志斋,这是民国元老张钫的旧居,因收藏历代碑刻而闻名。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进入千唐志斋后,为了保持石窟的稳定性,专家还对石窟的背面进行了技术处理,他们用毛石将其背部、顶部和左右两侧进行了包砌,使各个块体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其外形也成为一个自然的小山头,增强了自然效果。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为配合石窟上的牛鼻形孔等黄河古栈道遗迹,技术人员在基台处理上还设置了一处细节,就是在砌筑基台时,特制了7根水泥挑梁,目的是营造石窟下临古栈道、面对黄河的氛围。

如今,整体迁建的西沃石窟深藏在千唐志斋这个不起眼的院内。座北向南五间大殿高耸,青瓦覆顶,红色栅窗。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进入北魏石窟殿内,迎面石壁上布满大小佛像,有浮雕方塔,还有石窟及造像碑刻文字。文物部门于1997年7月从西沃原址崖壁整体切割搬迁至此,由原来相距15米的东西两区,迁建时复原于此合为一体。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1999年6月8日,西沃石窟整体搬迁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内文物专家验收并受到了专家好评。但脱离了原来环境的西沃石窟,也有一些遗憾。

为建小浪底水库,壁立在黄河南岸的千年石窟整体搬迁,中国无先例

专家认为,文物的价值赋存于文物本体和其所依附的环境,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它们的迁移,必然造成文物价值的损失。

西沃石窟迁址,损失有三点,第一,黄河漕运古渡口、古栈道和测水位功能消失;第二,原址惊险且神秘。迁址使神秘感化为乌有;第三,遥相呼应的空间感和立体构图遭到保护性破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