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一年上學,或將改變一生軌跡!(父母必看)

孩子晚一年上學,或將改變一生軌跡!(父母必看)

現在有很多父母,在懷孕的時候就給肚子裡的寶寶放各種學習音頻,美名

其曰:“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甚至有的家長,因為孩子生日在9月以後,會為了孩子不能早一年上學而感到遺憾……

有些家長,孩子剛滿6歲就走關係找人上小學,還要上重點,上各種實驗班。6歲的孩子,看起來比7歲只小了幾個月。但對於小孩子來說,幾個月的差距和大人幾年的差距相同。自理能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課接受的也慢。可能大一點的孩子幾分鐘就能做完的東西,他需要幾個小時,別人懂的他都不懂,時間久了,對比會越發明顯。

人們常說,要在固定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3歲的孩子真的不需要拼音、寫字、算數和唐詩、特長等事情作為優勢,不需要充斥著競爭壓力的教室將他禁錮。孩子的世界應該是奇幻充滿了想象的,在自然的天空下肆意徜徉,卻被我們過早的拘在四方形的學校教室裡,過早的扼殺他的靈感和思想,這樣真的好嗎?

他需要的,是在神奇的未被完全發現的自然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世界,他可以愛幻想,可以天真爛漫,可以充滿好奇,但絕不應該是揹著沉重的書包,滿目愁容的念著課文,揹著英語,做著奧數。

因為當孩子願意探索世界的時候,自然而然願意學習,願意培養自理和自控能力,知道責任感,以便將來應對各種挑戰。但注意,是自願,而不是我們和社會的逼迫!

揠苗助長,禾苗需要的是自己破土而出的勇氣和決心,而不是我們幫助它,這樣做只會害了禾苗,加速它的枯萎。萬物皆如此,急於求成就會欲速則不達,反之還會有危害的結果。

有調查顯示,即使有良好的教育,但若是壓力過大,患情緒障礙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而不是對的時間做快的事,孩子3歲時該玩就玩,從5歲開始,從最簡單的學習開始培養就好,積累量變,才能形成質變。聰明的頭腦也要搭配健康的心理才是最優化教育。

而且,尤其是男孩子,更不應該過早入學。因為男孩普遍成熟晚於女孩,甚至有些5歲的男孩語言和交流能力還不如三歲半的女孩,在美國就有這種說法:“你給男孩最好的禮物,就是不要讓他太早上學。”

這是有科學依據的,7歲以下的孩子,大多自控力差,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交往能力都不太行,若是在這種性格還很缺失的情況下就貿然讓他上學,和比他成熟的人競爭,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的競爭,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因為做的不夠好,得不到承認,慢慢就會有種永遠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長此以往,早晚會出問題!

孩子的學習“起跑線”從來靠的不是從幾歲開始做什麼,而是在這一生漫長的學習中,從一個良好的心智開始學習,並能夠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正確的起跑線。就像建造樓房,相比較快速打完地基快速建造起來的建築,人們更願意選擇慢慢壘住,精心出細活的建築,不是嗎?教育也是如此,什麼時間就該做什麼事。

餘生很長,而學海無涯,慢慢來,才能得到更多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