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已經墜毀,國際空間站為什麼還能工作?不急它也快了!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2012對接神九,2013對接神十,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其主要目的是為之後的空間站積累經驗。根據其任務為其設計的壽命只有兩年,實際工作了五年。

天宮一號已經墜毀,國際空間站為什麼還能工作?不急它也快了!

天宮一號首先檢驗了我國對太空交會對接技術的掌握,檢驗航天員太空生活適應度,進行少量實驗,並掌握保持太空飛行器長期在軌運行的技術。為中國真正的空間站建設做技術鋪墊。

天宮一號已經墜毀,國際空間站為什麼還能工作?不急它也快了!

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的建立目的就是作為正式的長期載人的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 、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挪威、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國,這十六國家共同建造。

天宮一號已經墜毀,國際空間站為什麼還能工作?不急它也快了!

國際空間站,規模宏大,有13個艙,重423噸。技術上完全成熟。擁有至少五個對接口。可以和多個載人飛船、貨運飛船以及航天飛機對接。而建造目的就是讓國際空間站作為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的手段,為人類提供一個長期在軌道進行對地觀測和天文觀測的機會。

天宮一號已經墜毀,國際空間站為什麼還能工作?不急它也快了!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這麼多年還在工作呢?

眾所周知由於大氣層的阻礙作用,航天器的軌道會衰減降低,所以必須隨時啟動軌控發動機燃燒推進劑抬高軌道,但推進劑很容易消耗,必須隨時補充,這就要利用貨運飛船進行定期推進劑補加,可當初設計天宮一號時我國並沒有掌握這個技術,因此天宮一號上沒有設計“太空加油”裝置,不具備推進劑補加能力。

由於天宮一號不具備推進劑補加功能,所以在太空中只能依靠自身攜帶的燃料以及神舟載人飛船的幫助。

天宮一號已經墜毀,國際空間站為什麼還能工作?不急它也快了!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燬。結束它輝煌的一生,這也是我們國家的最終願望――避免成為太空垃圾。

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開始建造到2011年曆經13年建成,設計壽命從建成後算共10一15年,初步預計2020年壽終正寢。有成員國還想延長到2028年。不過它的最終命運也和天宮一號一樣,要再入大氣層燒燬墜海。避免成為太空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