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在滇南莽莽哀牢山與無量山的千山萬壑間,在日夜奔騰的紅河、李仙江、瀾滄江和湄公河的廣大流域地區,世代生息著勤勞、勇敢、智慧的哈尼族。生活在兩山四江之間的哈尼族,從事山地農耕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其住房建築風格較多地反映出農耕生活的特點。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哈尼族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蘑菇房,因外形酷似蘑菇,故名蘑菇房

蘑菇房造型奇異,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房子主要以土石混合,堆砌成牆壁,具有福建土樓的特色,以乾草為頂,這樣可以起到冬暖夏涼的效果。蘑菇房不僅構造簡單,而且很有特色,引人注目。

歷史背景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相傳遠古時,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門勞作很不方便。後來他們遷徙到一個名叫“惹羅”的地方時,看到滿山遍野生長著大朵大朵的蘑菇,它們不怕風吹雨打,還能讓螞蟻和小蟲在下面做窩棲息,他們就比著樣子蓋起了蘑菇房。

客人來到,熱情的主人就會請你圍坐在火塘邊,讓你吸上一陣長長的水煙筒,飲上一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噴噴的“悶鍋酒”。趁著酒興,主人敞開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樣有枝有節有根的歌聲,並祝願賓客吉祥如意、情深誼長。

建築特色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哈尼族的住房為土牆或土坯牆,造型美觀,別具一格。蘑菇房有冬暖夏涼的特點,由土基牆、竹木架和茅草築成。屋頂為四個斜坡面。

房子分為三層: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中層用木板鋪設,隔成左、中、右三間,中間設有一個常年煙火不斷的方形火塘;頂層則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一個核心的家庭的一幢完整的磨菇房,房屋佈局一般分左中右三格,包括正房、左右廂房、庭院和圍牆等數個建築單元,家中配有腳碓、石磨、水缸、織機、藍靛染缸、犁、耙、刀、斧、鋤、籮和火塘等生產生活設施,滿足作為社會生產和生活單位的家庭的諸多需求。

若干家庭的磨菇房逐次排列,就推演成為一個哈尼族山寨的磨菇房群落。而有的人家會在堂屋起地樓上置一個終年不滅的火塘,火塘上空懸一木製或竹製的烘烤架,專供烘烤稻穀或放置易潮物品。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床邊一個火塘,桌上一碗豆豉”,是哈尼族最富特點的生活習俗

磨菇房,是居住在紅河水系龍岔河畔哈尼族的居所。為土木結構、四斜而草頂與土面平定混合的民居。作為一種土木結構的民居建築,因受風雨浸潤和剝蝕,單體磨菇房這種建築樣式在哀牢山傳承的時間,與哈尼族在該區生息繁衍的歷史一樣久遠。很多哈尼族寨子保留有使用年限超過百年的連片的磨菇房建築,顯得異常古樸和滄桑,成了負載有豐富文化信息的建築文物。

特點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磨菇房集幹欄式建築、土掌房建築和封火樓建築的特點於一身,各層用途不同,這種格局是幹欄式建築的特點。正房一側和廂房頂部建成平頂式,是吸納了土掌房建築的優勢,符合山區稻作民族晾曬穀物的實際需要。屋頂採用草頂和平頂相互迭加的形式,則是風火樓建築的屋頂風格,有利於防火和防雨。

有史以來,哈尼人遷徙到哪裡,蘑菇房就蓋到哪裡,遍佈哈尼山鄉,經長期的發展與改進,現在的蘑菇房既有傳統特色又日臻完善,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雲海、多姿的梯田,構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壯景。

蘑菇村落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一棟棟蘑菇房立於山裡田間,就構成了蘑菇村落。一個村落能夠發展到多少磨菇房,取決於該村落擁有的森林和土地面積。

村寨一般為三四十戶,多至數百戶。哈尼族村落多為由幾十幢磨菇房組成的小型村寨。而在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森林繁盛、地勢開闊的區域,則可開墾出數千為乃至數萬畝梯田,能承載相當數量的人口,就會哺育出一些中型村落。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村寨背後是鬱鬱蔥蔥的古樹叢林,周圍綠竹青翠,棕樟挺拔,間以桃樹、梨樹,村前梯田層層延伸到河谷底。離村寨不遠有清澈酣涼的泉水井。一棟棟哈尼族住房結合地形沿坡佈局,高低錯落有致,別有一番樸實多變的景象。

其村落景觀,在雲山霧海的烘托下,呈現出一種靈氣飛揚、高潔飄逸的氛圍。磨菇房建築本身並不是很高大,但因很多村落的村椏地勢比較陡峭,所以,雲霧深處的磨菇房,無論是側視還是仰視,給人的視覺感受都異常高聳、威嚴和神秘。

現實中的童話屋:千年梯田故鄉的哈尼蘑菇房

“蘑菇房”的設計與建築均融入了哈尼先人的勤勞與智慧,他們把土基牆砌得筆直整齊,把屋架搭得穩當結實,把屋頂鋪得滴水不漏,使座座“蘑菇房”玲瓏美觀,獨樹一幟。

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別的結構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溫散熱性能。因此,哈尼人有“誰不會蓋‘蘑菇房’誰就不是真正的哈尼”之說,顯然他們視“蘑菇房”為一種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