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饰系列·凤钿

【基本定义】

凤钿,是清代旗人成年女性所佩戴的钿子的四种基本种类之一,主要流行于雍乾时期到咸同时期。

在四种钿子之中,凤钿与挑杆钿子的礼制最高,装饰也最为繁复。

清代服饰系列·凤钿

清中期的凤钿

【基本组成】

清代的四种钿子,其实均是以“满钿”作为标准而增减的。在“满钿”基础上去掉一些的钿花,即是“半钿”,反之,在“满钿”的基础上增加或更改一些钿花,便成了“凤钿”或“挑杆钿子”。

所谓“凤钿”,究其本质而言,是指这种钿子的钿花以“凤凰”为主题,这也是“凤钿”与“满钿”的根本区别。另外,清人认为“凤钿”除了“凤凰钿花”之外,还有另一个特点,即是使用流苏。但是从实物上来讲,“满钿”已经有使用流苏的例子,而个别“凤钿”也未用流苏。故而目前认为“凤钿”主要的特征即是使用凤凰钿花,并且比较常用流苏。

清代的凤钿有两个大类,第一个大类是脱胎于满钿的,相当于以满钿为基础的变形,第二个大类则与半钿、满钿、挑杆钿子均无直接联系,拥有各自独立风格。

第一个大类,即脱胎于满钿的凤钿。这种凤钿,一般与满钿的基本型一样,在钿子的正面用十四块钿花,钿子的背面用一块钿花,一共十五块钿花。唯一与满钿基本型不同的地方,就是满钿的“正簪”用的是三块圆形钿花,而凤钿的“正簪”则用的是三块凤凰钿花。

第二个大类,即与半钿、满钿、挑杆钿子均不相同的凤钿。这种凤钿样式很多,各种之间除了“凤凰钿花”和大部分使用“流苏”外,并没有其他相同点,应该说自由度相当大。

【基本型与变体】

第一大类的凤钿,我们以故宫所藏的嵌珠石钿子为例。

清代服饰系列·凤钿

故宫藏嵌珠石钿子

此钿子正面用钿花十四块。中央靠上方为三块凤凰钿花并列,即为“正簪”。“正簪”上方,用七块方形囍字钿花链接拼成头围。“正簪”下方,先用一块双囍字龙纹横型钿花作为铺垫,最后在口沿处,用三块横型钿花来装饰。口沿处的三块横型钿花中,左右两侧的钿花也带有凤凰。

此钿子背面用钿花一块,即是一块大的头面。

第二大类的凤钿,有许多种样式,我们这里以故宫所藏的两种样式分别介绍。

第一顶是故宫所藏的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

清代服饰系列·凤钿

故宫藏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

此钿子正面中央有横型金凤钿花一块作为“正簪”。“正簪”上方,即钿子的头围处,用头围头面一大块。所谓头围头面,指的是一种表面上没有过多装饰的钿花,一般用于其他钿花的底衬。之后在头围头面上,加饰金凤钿花三块,横行排列,构成复合的头围钿花。“正簪”下方口沿处,则用三块垂流苏的横型凤凰钿花来装饰。

此钿子背面,先用一大素头面作为底衬,然后在素头面上加饰金凤钿花五块,构成复合的钿背钿花。

第二顶是故宫所藏的点翠嵌珠宝五凤钿。

清代服饰系列·凤钿

故宫藏点翠嵌珠宝五凤钿

此钿子正面,钿胎整体均使用点翠加饰,口沿处镶有九只下垂流苏小凤,故而不需要再使用头围、口沿等钿花。正中有五只金凤钿花横行排列作为“正簪”,均垂流苏。

此钿子背面用钿花一块,即是一块大的头面,亦垂流苏。

【发展与流行】

凤钿大致在满钿稍后出现,继承了清初包头发展到后期使用凤簪的习惯。目前看来,乾隆朝的时候凤钿已经成熟,所以凤钿出现的时间也只是比满钿略微靠后而已,一般定为雍乾时期。

清代服饰系列·凤钿

恂勤郡王允禵嫡福晋完颜氏吉服像 头戴凤钿

凤钿形成之后,主要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雍乾时期到咸同时期。这时期是凤钿在宫廷内外旗人上层中流行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光绪朝到民国初期。这个时期,挑杆钿子出现,在宫外旗人上层中基本取代了凤钿的作用,成为了世家钿子的主流。而在宫廷内则以凤钿为主,挑杆钿子为辅。

【应用身份与场合】

钿子与便服冠帽不同,并不是所有旗人都能佩戴。一般来讲,必须是旗人内外命妇才可以佩戴。故而民人女性、未成年的女性、无品级的女性,都是不可以佩戴钿子的。但是另一方面,钿子本身又不属于官方制度所规定的冠服,所以本身没有品级之分,佩戴者可以根据自家的财力进行配置。

虽然如此,具体到凤钿,凤钿是一般人家乃至于普通官宦人家都置办不起的,一般只有府邸和重要世家才有资本置办。

凤钿的应用场合,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旗人贵族女性新婚时,作为主人公的新妇,配合吉服所戴用的。第二方面,是旗人贵族女性在吉服盛装画像等场合所戴用。

但是从光绪朝开始,宫廷之外,凤钿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应用场合均被挑杆钿子完全取代,凤钿基本走出了旗人世家的使用范围。而在宫廷之内,凤钿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应用场合均与挑杆钿子共存。所以在晚清时,宫廷尚能见到凤钿,而民间已经基本见不到了。

清代服饰系列·凤钿

图为道咸时期凤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