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仅仅27天被废,如今其墓地被盗挖,揭开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

登基仅仅27天被废,如今其墓地被盗挖,揭开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

去江西旅游的时候在南昌刚好赶上“西汉海昏侯国考古发现展览”,对于喜欢历史的我来说这是自然要去看一看的。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说在南昌市新建区墩墩山上的一座古墓正在遭受盗掘。由于该墓地地处偏僻,保护的难度大,而且从盗洞盗出的葬具构件来看,这座墓的规模较大,等级也比较高。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江西省文物局从2011年4月开始对这处高等级墓园进行抢救性发掘,从此开始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的考古探秘的工作。

海昏侯墓地地处文献记载的西汉昌邑王刘贺的封地,历史背景清晰。主棺内发现的“刘贺”玉印为海昏侯刘贺随葬的私章,这有力的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除此之外还找到一些金饼和木犊,上面刻的字迹也是证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证据。整个墓室的风格和同一时期(西汉中期)同规格的墓葬风格相似,出土的钱币分别来自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期。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大墓是西汉时期一座高规格的墓葬,而墓主人就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为什么叫“海昏侯国”呢?海即指鄱阳湖,在古代认为湖即是海,昏是西边的意思。即鄱阳湖西边的侯国的意思。

登基仅仅27天被废,如今其墓地被盗挖,揭开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

据史书记载,刘贺(公元前92年——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他四岁承袭父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18岁被拥立为帝,27天之后被废;29岁封海昏侯;33岁病逝于封国。

身为西汉皇室成员的刘贺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起伏的人生,仅仅做了27天皇帝就被众大臣联合废掉。文献中对其“荒淫无度”的表现有多处记载。而真实的刘贺是这样的人吗?他被废的原因是因为“荒淫无度”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刘贺墓中出土了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品;绘有孔子像及孔子生平的漆质构建;各种砚,墨,书简,围棋棋盘等物。这让人们能够从史书之外,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其人,也许他还是一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着高雅见地的王爷,因为毕竟正史对于废帝来说不会有太好的评价。

为了把刘贺只坐了27天皇位的故事说完整,我们要从汉武帝说起。汉武帝最初立的皇太子,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因奸人陷害,被汉武帝怀疑,起兵又兵败自杀之后,使得晚年的汉武帝在立谁做太子的问题上迟迟不定。他在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以及幼子刘弗陵之间犹豫再三,最后决定废长立幼,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后汉武帝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自己十分宠幸的赵婕妤,并拜霍光为托孤重臣。这个霍光大有来头,他是霍去病的弟弟,在汉武帝晚年可谓风光无限,托孤之后,汉武帝赐给霍光一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意让霍光学习春秋时周公旦辅助成王的故事。汉武帝弥留之际,颁下诏书加封霍光大司马大将军。

霍光权倾朝野但是为人谨慎自律,在汉武帝去世后确实兢兢业业辅佐汉昭帝。但是问题是昭帝身体不好仅仅二十一岁就去世了,也没有留下子女。

说了这么多前奏,这时候文章的主人公刘贺就要登场了。霍光同一众大臣商议,决定迎立昭帝的侄子昌邑王刘贺为新帝。

登基仅仅27天被废,如今其墓地被盗挖,揭开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

新帝登基,还在国丧期间,霍光就接到门下侍郎的报奏,说新皇帝国丧期间不知哀痛,日日饮酒,嬉乐无度。昌邑王进宫十来天便已经劣迹斑斑,这使得霍光为首的肱骨大臣十分不满。在慎重商议了几天之后,以霍光为首的位居九卿的大臣们去长乐宫面见皇太后上官小妹要求以太后的名义下诏废掉皇帝另立新君。上官小妹当时只有十五岁,又是霍光的外孙女,自然没有异议。于是太后一纸诏令把他召到未央宫,列数了他继位以来的种种恶行,霍光亲手解下了皇帝的玉玺和绶带,废掉了刘贺。

霍光送别刘贺的时候说“大王所为有违天命,臣宁负王而不负社稷,愿大王自爱”。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大臣集体罢免皇帝。刘贺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而他身边的近臣尽数被斩杀。

刘贺的封地在今天的江西,在西汉时候江西属于开发程度远远落后的荒蛮之地,不过对于一位废帝来说能留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吧。刘贺在他的封地又生活了15年,于公元前59年去世,时年33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