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终南华翠,藏气浩然,田陌纵横,紫气盘桓。漫漫关中古道情,悠悠岁月话三秦。公元前5000年,仰韶文化的代表之一“半坡村”便诞生于这片土地,并以彩陶和锄耕农业闻名于世。而后,周秦文化又为它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三秦大地,承载了太多历史沉浮,诉说了太久炎黄典故。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班固在《汉书Ÿ地理志》中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差异清晰划分出文化区域,文化区域又直观衍生出绚丽鲜明地民俗风韵。“四关”相围,南倚秦岭巴山,北抵黄土高原,稍显闭塞的山形地利让关中人民形成古朴豪爽、坚韧倔强、外冷内热的性格特点和独具特色的民风艺术。“紫阳民歌” “蛟龙转鼓” “合阳跳戏” “华阴迷胡”等一系列传统技艺根植于三秦大地,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作为地道的关中人,我对“华阴老腔” 犹为欣赏,它源于船工号子,后演变为华阴皮影戏,这些都蕴含了太多关中人的文化智慧和生活态度。再见老腔,是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一个建在南五台山下的民俗博览大观园。大至院宅门楼,小到门钉榫卯,内外相合的陈列展示,构成了关中文化不可多得的基因仓和标本库。正所谓:八百里秦川,孕育出人文奇葩,500亩关博院,呈现出民俗精华。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关博院的梨园即是该院古建复建的代表之一。该园始建于泰定元年,明清时期翻修,原址合阳,千禧年迁至此地,如今矗立在“古民居一条街”上。

走近梨园,只见院外砖墙环护,红枫周垂。石板、勾岸、圭台在红叶的覆盖下犹显清冷。砖雕构件纹饰繁缛精美,上琢“莲枝纹” “团花纹” “万字纹”,各类辅纹相绕缠连;下刻“苏武牧羊”“花虫蟹石”等典故美图。线条手法时而锋锐,时而润华,虽有剥落之处,但依旧不碍它的本美。园门两侧各书一幅石联:“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昨,家风继美连珠之作述依然 ”。两联字体朴茂工整、苍劲俊逸,寥寥数字,表达了该园主人对子孙后代的寄托与期冀,也道尽了王谢贵族家殷丰足、荣耀光华。后绕门阶,缘至院内,顿感全园沁然雅致、精美考究。映目处即为垂花门楼,一进院式,旁建二层看间,西落茶社,芳木遍植。园中戏台中设,两边飞檐插空,雕甍绣阶,宫灯垂挂,刹时,仿若浑然置身于历史瞬间,在时间的褶皱里细品秦地千年。小小一方戏园,看遍了南山日出日落,接待了万千访者游客。它,于尘埃起落中见证百年历史,于世事沉浮中唱尽兴衰痴缠,于曲词律腔中窥探人生百态,于梁枋砖石中雕琢洞世哲学。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忽然,一声啸起冲破苍穹。自制的板胡、中胡、板凳、小锣、月琴、梆子等各种乐器在老艺人手中开始响起,一曲关中古戏随即拉开帷幕。“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艺人师傅们身着简服,面无修饰,或坐或蹲,自在随性。细细听来,唱词是从胸腔由内而外呐喊出来的,声音高亢磅礴,从无到盛,没有过渡,没有衔接,直接吼出躁动亢奋,一扫院外深秋的苍凉与凄寂。眼前,沟壑纵横、千军万马、烟尘弥漫、功败垂成、命运斑驳仿若都在这短短的几句唱词里一闪而过。也许,闪过的便也是这黄土地上滋生的秦山秦水,秦人秦魂。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尔后,又一曲白鹿原响彻云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走一步退一步全当没走哦……”唱词奔放,腔调豪迈,弦音苍劲,整曲下来豁然贯通。师傅们力求让白鹿原上世家风雨都要在这腔词中淋漓尽致,让黄土飞尘的屋窑再次勾住过往的记忆,让浑厚古朴的关中豪情在一方戏台上肆意喷洒。待你入神之时,声音戛然而止。老腔所表达的感情就是这么直白、执拗,你懂也好,不懂也罢,它就在自己的土地上喊出自己的故事,尊崇着自己的英雄,沿着炎黄子孙的根脉与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绵延。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印象中的梨园,从来都是色韵古雅,典致秀丽。春迎青苔登阶,夏阙雨薝成帘,秋晖独怜萧木,冬韦飞花入户。它是为故事而生,为情感留存的地方。轻启朱唇,几抹油彩,数方戏台,人生百态。伶人们含情脉脉地诉一段红尘往事,吟一曲悲欢离合。之后,水袖轻甩,转而离台,欢喜也好,怅惘也罢,均与戏台无关了。但唯有华阴老腔,不似这般幽咽委婉,字正腔圆,不必重视步法行进、体态身形,也不必在意眼神手法、塑型造势。整场下来既无京戏华丽繁复的行头,也无昆曲雅致绝美的唱词。老腔艺人们仅需在台上摆几条家用木凳,腿一翘,弦一拨,胡一拉,凳一砸,用尽全力吼一声,一场好戏就此开场了。这种古朴张扬的唱腔,通俗直白的戏词,原生态的演绎方式,让它在黄土地上深深地烙下了一笔,这一笔烙得恢弘壮丽、苍茫大气,极具倾颓苍浑、强劲阳刚之美。这,才是关中的味,关中的戏,关中的文化,关中的情。因而有学者曾说:“南戏如‘牙笏轻扣’,低婉浅吟, 北戏若‘铁板击节’,纵情高歌。”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自古南国多梅雨,关中乍惊雷,戏曲的产生也讲究如何利用环境,把各方人文精粹融进戏曲艺术,在感知和实演中不断修正融通,达到音色视听的最佳和谐。华阴老腔,黄土地上的摇滚乐,这种古戏也只可生于关中这片黄土覆盖的大地上,它是世代秦人的生活映照,由秦人的嗓子喊出才够劲有味,才正宗纯粹。它的美,正如关中大地,美得厚重深沉,大气质朴,亦如三秦人民,美得直白奔放,豁然坦荡。

如今,我在一所民俗博物院里再赏了华阴老腔,有幸亲访了老腔艺人,他们慈善和蔼、平易近人,手把手教我弹月琴,敲梆子,他们讲老腔历史,说秦地故事。这里的每方景观,每位师傅都是我的老师啊,他们将自己的所知所想倾情所授,毫无保留。参观期间,身边不时走来进行研学的学生队伍,在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中,学生们细细品读关中文化,摸摸梨园的木柱石雕,模仿着老艺人们的声腔韵调,看着他们认真和好奇的小脸,老师傅眉眼里全是笑,再深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此刻,有种莫名的感动。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夏爽中国·嗨西安|关中古戏,民俗大观

都说,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这个简单的“大”字蕴含了世间太多的“真善美”。博物馆征集典藏濒临消失或具有留存意义的文化民俗、古玩文物,不分地域,无视贵贱,海纳百川,这即是对文化的尊重与虔诚,此谓之“真”;将所集之物取其精华,向公众无偿展示,广泛传播,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民族信心,此谓之“善”;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域的文化象征,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送往,促进交流,增信释疑,拓展知识,提高素养,唤醒文化思考,加强文化传承,此谓之“美”。我期待华阴老腔,作为关中古戏,民俗大观,能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里深深扎根,让人们在这个大学校里真正认识它的价值,切身感受它的醇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