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我為何不用KPI?它百度失去了用戶!績效管理走偏了路!


2016年魏某西事件的發生,在網絡掀起了的大風暴。群眾大家早有耳聞。事件的具體我不在本文詳述,本文僅僅根據此次事件來討論企業薪酬績效的設計與企業經營發展之間是如何緊密關聯與影響的!

李彥宏:我為何不用KPI?它百度失去了用戶!績效管理走偏了路!

根據內部信的內容,可以看到主要提到了以下幾點:

5、針對現有機制,提出解決方案策略!

李彥宏:我為何不用KPI?它百度失去了用戶!績效管理走偏了路!

KPI是一種在大中型企業常見的考核模式。它向員工強調的是考核!以業績目標為基礎,當員工達不成業績指標時,便不同程度的扣罰績效工資。員工為了避免被扣工資,所有的關注度自然放在了KPI指標上,卻直接忽視了用戶體驗等其他企業經營重要指標因素!

如何正確認知KPI?

1、屬於衡量、評價工具,不應與月度薪酬、短期激勵掛鉤:

2、可以促進績效改善,但不能包治百病;

3、只是評價關鍵績效,不能全面反應員工整體表現;

4、反映了企業戰略需求與特定指向,如分解設計不當可能與現實脫節;

5、激勵不及時不給力,價值有限。

企業做績效管理,單維度的考核是不行的,大企業如此,中小企業更應該重視這個問題!所以績效管理,應該是全方面的,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健康發展。

那麼,該如何解決企業績效管理畸形的問題?

建議:全績效管理

全績效管理從4個維度出發:

1、財務維度:

它是指當我們做績效管理,需要給企業股東呈現什麼?給予什麼回報!

財務維度的指標可以顯示出企業經營的戰略的實施和執行是否正為最終的經營結果的改善作出貢獻。而企業的經營結果,正是企業的生存之本!企業中應人人為經營結果而負責,企業才能存活!企業才有意義!

那麼通常的財務維度指標有哪些呢?

主要有:

企業(或個人)的利潤額/率

企業(或個人)的銷售額/率

企業(或個人)的毛利額/率

企業(或個人)的產量

企業(或個人)的回款率等,直接輸出企業經營成果的指標

所以,在企業績效管理中,財務性指標通常的分配佔比都會在60%左右,具體的佔比根據崗位性質與指標的配合度而設定。

李彥宏:我為何不用KPI?它百度失去了用戶!績效管理走偏了路!

2、客戶維度:

所以想要企業全方面健康的發展與經營。在做全績效管理中,客戶維度是不能被忽略的。

那麼常見的客戶維度考核指標有哪些呢?

主要有:

客戶滿意度

客戶投訴次數/率

客戶問題單位處理時間等。

問題來了,公司的經營,一般只有一線部門會接觸公司客戶,那麼二線服務部門如何做客戶維度考核呢?

建議:一線部門客戶維度指向公司直接客戶。

二線服務部門客戶維度指向內部客戶,也就是內部服務對象。

沒有客戶,企業該如何經營?

所以一套完善的全績效管理,客戶維度的指標要求,不能被忽略。但指標的權重佔比,相對會偏低。主要針對企業現狀做好衡量。

客戶維度指標,在結果上或多或少會有存在主觀條件影響。公司在做客戶維度指標時,需要做好檢視機制。杜絕惡意影響考核結果!

李彥宏:我為何不用KPI?它百度失去了用戶!績效管理走偏了路!

3、內控維度:

它是指的是通過改善企業內部運營管控,來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我們知道,企業經營效益主要取決於外控與內控。外控通常指的是外部因素,比如市場因素,經濟因素,行情影響等。而內控因素取決與企業的內部流程管理。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企業想保住利潤空間,只有做好內控管理。

那麼常見的內控維度考核指標有哪些呢?

主要有:

人創績效

成本管控

損耗管理

產品貨期管理

產品退貨管理

項目進展管理等。

企業在做內控維度管理中,通常比較關注人創績效與成本管控。當然,每家企業在做績效管理時,都應該從自身的問題導向出發。設定自己的對應指標。通常內控指標一般佔 20%-30%左右。

謹記:企業經營,2條腿走路。一條做好市場銷售,另一條要做好企業內控。

經常遇到部分老闆,為了最大速度的擴充市場,結果企業內控沒有做好,匹配不了市場需求,反而容易使企業陷入困境之中。

李彥宏:我為何不用KPI?它百度失去了用戶!績效管理走偏了路!

4、員工維度:

它是指為實現企業更好的經營發展,企業該如何讓員工與企業的發展步驟相匹配。員工管理需要如何改善!

我們明白,企業的經營離不開人。任何管理,都是圍繞著人的管理。在我們從財務、客戶、內控的三個維度管理,體現了不同的呈現對象。

所以,如何讓企業穩定發展,提高人效,我們也需要從人員管理下好功夫。

那麼常見的員工學習成長維度考核指標有哪些呢?

主要有:

員工流失率

核心人才保有率

培訓規劃

人才優選完成率

員工滿意度等

在我接觸的眾多企業,涉及較多的主要是 員工流失率與培訓計劃。

針對不同企業的問題現象,來設定考核指標。

在過往的管理常態思維中,很多高管並沒有意識到所管理的員工流失問題,往往將其歸咎到人事部門或公司,這是不可取的。作為部門負責人,理應對此負責。當員工流失與部門負責人績效相掛鉤時,管理者便會更加用心對待下屬,減少公司的人員流動成本!

很多企業的培訓文化並沒有做起來。企業要發展,員工就要成長。而管理者需要發揮下屬的最大效益,就應該重視員工的培訓學習。培養更多的人才,從而提升企業人效!

——宏成諮詢集團:首席諮詢師、落地班講師、首席輔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