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馬踏飛燕”要改名?網友:沒有比這個更適合的名字了

「薦讀」“馬踏飛燕”要改名?網友:沒有比這個更適合的名字了

絕大多數去蘭州參觀甘肅省博物館的人,都不會錯過這裡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這座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青銅器因造型優美一直備受關注,但對於它的名稱,學者及歷史愛好者多年來一直存有爭議。

50年前意外發現國寶級文物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95年3月,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開展創建和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的通知》,並開始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用的就是“馬踏飛燕”。凡是當選的城市,都會修建“馬踏飛燕”造型的雕塑,“馬踏飛燕”由此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

1986年“馬踏飛燕”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網傳“馬踏飛燕”要被改名

“每隔一段時間,關於‘馬踏飛燕’應該叫什麼的爭議都會冒出來一次。其實到底該叫什麼,在民間並沒有一個結論,只能說‘馬踏飛燕’這個名字更容易被人記住。”甘肅省博的這位工作人員說。

他介紹,“馬踏飛燕”現在陳列在“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最顯眼的位置,也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家來我們這裡,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來看它。”

不過“馬踏飛燕”出土以來,關於其名字的爭議也一直相伴。一些學者指出,“馬踏飛燕”這個最廣為人知的名字可能並不準確,“大家主要的爭論焦點在於馬蹄下所踩的到底是不是‘燕’,因為燕子的尾巴是分叉的,而這座青銅器上鳥尾巴並沒有分叉。”甘肅省博物館的這名工作人員說。

甘肅文物局:學界只用“銅奔馬”

“在學界大家一般都稱呼‘馬踏飛燕’為‘銅奔馬’,在博物館的介紹、文物存檔、文物研究中,大家也都統一使用這一名字。”馬玉萍說,“在民間,大家喜歡叫什麼就叫什麼,哪一個名字更傳神,更朗朗上口,更容易被人接受,那它就是一個好名字。”

對話

甘肅省文物局局長:對“銅奔馬”這個名字也不太滿意

馬玉萍:“馬踏飛燕”是目前大家對這件國寶最為普遍的稱呼,之前有傳言說這個名字是郭沫若起的,我就這個問題專門詢問過甘肅省博物館的老館長,他在上世紀70年代初參與過接待郭沫若的工作。老館長告訴我,當時別人向郭沫若介紹這件文物的時候,就已經使用了“馬踏飛燕”這個叫法,所以肯定不是郭沫若起的,但是到底是誰,現在也無從查證了。

後來又有人提出了“馬超龍雀”這個名字,並一度被傳為是這件文物的準確命名,但實際上這個名字是學者牛龍菲在1983年的時候提出的,他當時的主要依據是《東京賦》裡面有“龍雀蟠蜿,天馬半漢”這樣的描述,他覺得這座青銅器表現的就是“龍雀”與“天馬”。不過,這個名字傳播度實際上並不高。

馬玉萍:這件文物是在1969年出土的,出土後不久就被送到了甘肅省博物館,當時登記的時候,就是使用的“銅奔馬”這個名字。

文物的命名是有一些要求的,包括簡潔、準確、不能意會等,所以我們不能給文物起一些過於“詩意”的名字,而且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在評定文物等級的時候,也沒有對“銅奔馬”這一名字提出異議,所以這個名字一直是被學界所肯定的。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還是對“銅奔馬”這個名字有一點兒不滿意,因為這個名字只說到了青銅器中的馬,漏過了馬腳下的鳥,我覺得還是有一點兒不全面,不過文物在學界的命名不宜輕易改動。

馬玉萍:我們只是說在學界統一叫“銅奔馬”,為了不會產生歧義,而其他人如何稱呼文物則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只要大家覺得好聽,有韻味,想叫什麼都可以,我們甚至期待大家能夠起出比“馬踏飛燕”更好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