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閒置房屋!“共享住宅”瞭解一下?

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閒置房屋!“共享住宅”瞭解一下?

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閒置房屋!“共享住宅”瞭解一下?

農村閒置房屋和宅基地有多少?據國土資源部等相關部門統計,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閒置房屋,農村居民點空閒和閒置用地面積達3000萬畝左右,如果按照每套農房年租金5000元來算,那全國每年農村僅在農房方面的閒置浪費就高達3500億元。

大量農房和宅基地閒置,任其破敗是巨大的浪費,利用起來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何盤活用好這筆巨大財富?今年2月初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閒置房屋!“共享住宅”瞭解一下?

探索互贏模式:讓“地主、房主、玩主”共享鄉村新農房

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國家政策如何落地?關鍵是要發揮市場化服務的主體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因此,積極推行市場化服務,將政策紅利轉化為農民的財產收益最關鍵。

為此,一些平臺針對農村房屋的基礎服務應運而生:面向農村提供閒置農房改造、老舊宅基房翻建及高級帳篷製造搭建、在線資源對接、房屋資源共享銷售等服務。如果你的閒置農房想要改造出租,會有專門的人員幫你進行規劃設計、裝修改造;住宅在線網站、共享住宅APP幫助你實現各類房屋資源及配套的供需對接;共享住宅APP及OTA在線旅行平臺,還會幫助改造過的閒置農房實現在線預訂、短租、掃碼入住的分時共享度假。

其中,最搶眼的莫過於美麗新鄉村對閒置農房的盤活。在這個模式中,擁有宅基地的“地主”——農民,盤活了閒置農房的財產權,資本方的“房主”充分利用了經營權,來鄉村休閒旅遊的“玩主”獲得了美麗鄉村的“享受權”,實現多方共贏。

城裡人跟農民不是交換,而是融合、連接,形成共同機制,讓投資方享受經營權收益,讓城市消費者“不擁有鄉村房產,也能享受田園生活”。

提供全程服務:讓農民財產性增收能夠省心、省錢、省力

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閒置房屋!“共享住宅”瞭解一下?

為盤活村裡的大量閒置農房,北京市平谷區山東莊鎮桃棚村打算將整村的閒置民房都交給專業平臺打造,引進資本發展民宿。

農戶自己改建農房一是成本高、投入大,二是改造後的房屋未必能滿足城市消費者的喜好。而通過“共享住宅”模式,不僅能享受建材的統一採購價,還擁有一流的設計裝修團隊和專業的運營團隊,達到改造農房“成本降下去、品質提起來”的雙重目標。

而對於鄉村旅遊後發地區、農房改造意識相對薄弱的的一些地方,先撬動再帶動不失為可以嘗試的模式,例如土流網直接和嶽麓區蓮花鎮桐木村等合作,利用閒置地塊設置裝配式住宅。這樣的住宅不僅外形美觀,而且方便安裝拆卸。遊客只需通過住宅在線APP下單支付,便可掃碼入住,像使用共享單車一樣便捷。而當地農戶既可以參與投資、也可以成為共享住宅的管理員,實現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