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西北人特能喝白酒,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北產的甜酒怎麼樣

都知道西北人特能喝白酒,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北產的甜酒怎麼樣

文章摘自巴陵的新書《食全酒美》建議您看到底哦

二00八年一月,我從西部返湘,在蘭州停留一天,一個人閒來沒事,到大眾巷去探訪美食,吃到西部一道風味小吃——青稞甜醅,記憶深刻。

大眾巷曾去過多次,吃過那裡的羊肉泡膜、馬子祿牛肉麵、灰豆湯、熱冬果、熱晶糕,很讓我感動。這次去大眾巷,除了懷念,還想發現些沒有吃過的小吃,生髮些新意。

多次旅走青藏高原,常聽到一首兒歌: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兩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我卻不知道甜醅為何物。一次與當地農民攀談,得知甜醅即甜酒,我就沒有深入瞭解了。我的家鄉新化,是個米酒的故鄉,家家戶戶自己釀酒。米酒的前身是甜酒,進一步酒精化才成米酒。

甜酒在西部叫醪糟,我不知道為何,甜醅我更無法解釋。

到杜記甜食,我看食譜上有青稞甜醅,要了一份,想嚐嚐西北的青稞甜酒,感受一下它的酒力。我知道西北人喝白酒厲害,卻不知西北甜酒咋樣,想趁此解決問題。

甜醅在蘭州、西寧以及青藏高原的農業區各城鎮都是傳統小吃,土名叫酒醅子。甜醅多為家庭釀造,冬夏兼有,蘭州和西寧的大街小巷,很多酒麴之家推著小車擺攤設點,或者吆喝著叫賣,西北人爭相購買。

甜醅多以青稞為主原料,還有莜麥、小麥製作的。做甜醅,方法簡單:精選顆粒飽滿脫皮潔淨的青稞或莜麥、小麥,再三揉搓去其浮皮,青稞、小麥還要舂淨精皮。原料先用水泡發一段時間,再入鍋煮八成熟,撈出撥散晾涼,加酒麴拌勻,裝入瓷壇,密封恆溫儲藏,溫度在十五度左右,冬天要置炕頭或灶上,發酵三到五天,聞到酒精香味便可食用。

都知道西北人特能喝白酒,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北產的甜酒怎麼樣

甜醅以醇香、清涼、甘甜為特點,夏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壯身暖胃、增加食慾。西北人嗜之不捨,還作訪親拜友的禮品。

我要的甜醅很快上來,用小碗盛著,與西部大漢風度有些出入。最先進入我鼻孔的是酒香,非常的醇勁,稍微有點沖鼻。再看碗裡是接近乳白色透明液體,帶點渾濁,半不透明。我以為像我老家,有錢人家裡喝米酒,要去掉酒糟,只喝酒水。當我用勺子輕輕舀動,一股甜味飄然而起,非常的醇膩,碗裡卻飄起一粒粒紅米。

我很奇怪,南方米酒,米變成紅色,說明酒糟成酸味,是周邊溫度太高,燒壞了酒釀。我再仔細看,那不是米,而像麥子。我想起來了,這應該就是青藏高原的特產青稞,雖喝過青稞白酒,吃過青稞飯,還沒看到過青稞成暗紅色被泡在水裡鼓鼓的形狀。

都知道西北人特能喝白酒,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北產的甜酒怎麼樣

我突然想好好品嚐青稞醪糟,用勺子在甜醅裡打撈,青稞醪糟與南方的糯米醪糟不同,糯米醪糟常常結成塊,米粒相互粘連,青稞醪糟卻單粒單粒分開,沉澱在酒水之下。

用勺子舀起,仔細看了看,與小麥不同,均勻長條,飽滿結實。淡暗紅色帶點白。用勺子剷斷一粒,中間是乳白的漿汁流出。

送兩粒到嘴裡,感覺外表非常滑爽,咬上去綿軟蠕動,好像裡面的漿汁在流動,咬開,漿汁流出,非常的甜美甘潤,細嚼如久泡的果脯,香盈滿口,綿綿掛齒。

再喝酒水,甘甜粘稠,如濃糖水粘嘴,又冰涼透心,給我一個意外的寒戰。酒水進入肚裡,酒精馬上轉化為熱量,身體開始升溫。沒喝幾口,頭就有點暈乎乎的,不亞於白酒。

喝了甜醅,走在下雪的蘭州大街小巷,身體非常溫暖,沒有半點寒意。


親,你喝過青稞醪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