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區:打造廣州北部醫療中心

【溫馨提示:還沒關注廣東衛生在線的小夥伴們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從入院到開通血管僅用時22分鐘,李先生成功獲救。讓他和家屬心有餘悸的是,如果再晚一會兒,他的生命將定格在雞年的尾巴上!

獨特的柔性人才引進

從入職開始算起,在肖俊會和蔣守濤等人的努力下,花都區的兩個胸痛中心成功挽救了近700個急性心梗患者,部分病症的介入手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原先需要轉送到廣州市救治的急性心梗病人,在花都區就可以實現最快速救治。

大病不出區:打造廣州北部醫療中心

作為全國醫療高地之一,廣州同樣存在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尷尬。為此,廣州市提出在花都等外圍城區選擇建設片區醫療中心,引導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向城市發展新區、外圍城區等轉移。花都區正試圖抓住這一機遇,構建廣州北部醫療中心。

為此花都區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人才引進。

2015年印發《花都區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及管理的實施辦法》。花都區衛生計生局將高層次人才分為五個類別,對引進的人才從20萬到100萬按級別給予補貼,同時還按照每月2500元的標準給予3年的租房週轉金補助。截至目前,該項目共引進8名高層次衛生人才,肖俊會和蔣守濤都在其列。

事實證明,一批人才是可以迅速提升一個地區醫療衛生能力的。“三名工程”對深圳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立竿見影,柔性人才引進對花都區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同樣已經初見成效,危急重症的救治能力逐年提高。

“除了外引,我們也在加強內培,努力培養本土化的優秀醫療團隊,為提高花都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造血。”曹揚說。

名醫評選是內培的主要路徑之一,這項2016年啟動的工作已經選出區內名醫16名、學科帶頭人28名、後備衛生人才22名。

這些內培人才以3年為一個週期,每3年評選一次,其中名醫連續被選中將成為“終身名醫”。

花都區給予名醫每年10萬元補貼,學科帶頭人每年5萬元,後備人才1次性1萬元。目前區政府在該項目已經投入622萬元。

“名醫評選不設名額限制,也沒有中西醫區別,但是每年都設有非常嚴格的年度考核。”陳波說。去年區衛生計生局組織年度考評,結果顯示66個人有64人優秀,考評結果已經在區衛生計生局官網公示。如果考核不合格相當於一次黃牌警告,將影響到下一次名醫評選。

大病不出區:打造廣州北部醫療中心

▲2016年8月22日,花都區多家醫療機構組成的義診醫療服務隊送醫送藥下鄉

花都醫改開花結果

“優質的醫療資源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之一,為群眾提供優質公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花都區區委書記黃偉林強調,花都區將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醫療資源的配置成為重要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衛生計生局,其他相關部門的付出不容忽視。區人社局醫保辦主任任斯強就曾擲地有聲:“我們醫保辦是花都區醫療衛生改革的組成部分,從職能上我們全力支持花都區的各項醫療衛生改革。”

隨著花都區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花都區的醫療衛生事業投入不斷增加,從2012年的2.7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7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6.39%,“這充分表明了全區上下各條戰線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說明花都區的醫療水平在不斷提高,百姓的幸福感也在不斷提升。”花都區財政局總經濟師王健文說。

大病不出區:打造廣州北部醫療中心

“花都區基層醫改為健康廣東建設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本。”段宇飛說。他高度肯定花都區的探索,特別強調一元錢看病模式的10年堅守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體現了花都區歷屆黨委政府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如果每一位衛生健康從業者都有這樣的情懷與擔當,就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下去,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廣東衛生健康事業必定走在全國前列。”

“實現‘四個走在前列’,廣東省衛生健康事業必須要對標最先、最優、最好。”廣東省副省長餘豔紅強調。目前廣東省的醫改工作正在快速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的工作者不能只喊口號,而是要把問題摸清,以問題為導向建全體制機制,通過把廣東省強基層工作打造成國家樣板工程等,改變廣東省醫療衛生髮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一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著力打造強基層、建高地、登高峰的頂天立地廣東省醫療衛生大格局。”餘豔紅說。強基層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衛生強省的重點工作,我們期待花都區以及其他縣區成為國家樣板的那一天。

採寫|宋炳軍 李楠楠

來源|《人之初》雜誌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歡迎分享此文,讓更多人瞭解花都基層醫改經驗

大病不出區:打造廣州北部醫療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