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近兩年來,玉米滯銷、糧庫難進;持糧觀望、賣糧心疼的現象在糧農中蔓延,一粒玉米引發的連鎖反應,使種糧的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但是,在畜牧業主產區種植結構的調整,卻讓不少農民掘出了真金。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甘肅歷來都是農業大省,但是囿於自然環境,想發展現代農業非常困難。在過去,當地農民種植糧食,一年小麥畝產只有三百多斤,正是加上糧價太低,收益微薄。

現在甘肅主動調整種植結構,由過去的種糧變為種草。甘肅民祥牧草有限公司流轉了當地農戶的土地,再僱傭農民過來打工,同時當地還建成了好幾家大型養殖場,這樣牧草就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節省了人工和運輸成本,實現了種養之間的高效循環。

除了甘肅,在畜牧業主產區內蒙古通遼也一樣。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敖包蘇木的種養殖大戶邰立虹,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種了50畝青貯玉米,養了40頭牛,種養殖協調配合,養的牛也是膘肥體壯。

邰立虹:“我們這邊是產糧大區,所以搞養殖還是比較好的,剛好和青貯一搭配。一畝地青貯可以喂一頭基礎母牛,奶水也好,效益還提高了,養的牛犢吃得好、長得快,比種玉米效果好多了。飼料省了,養牛還能再增加一筆收入,這樣效益就提高了。一頭牛可以節省2000多塊錢吧,要是不喂青貯飼料的話,一頭基礎母牛一年要4000塊的飼料成本。去年養牛的利潤有11萬塊錢,今年我打算再養60頭牛,再一生牛犢,來年就能擴大到100頭牛,到年底再看能掙多少。”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我國目前的糧食供給問題

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裡,由於中國的人口始終處於高速增長的區間,為了解決十幾億的吃飯問題,我國的農業政策主要圍繞四個字展開,叫做“以糧為綱”。但是歷史發展到今天,出現了一個新問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逐漸升級,大家對於主食產品的消費越來越少,但是對肉禽蛋奶以及蔬菜、水果這類農副產品的需求卻越來越多。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資料顯示,當一個農民變成城裡人的時候,他對於主食的消費量會明顯銳減,甚至不足過去的一半,原因就是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這就帶來另外一個矛盾,那就是糧食生產過剩積壓在庫存、無處消化,而農副產品的供給仍然相對不足。

生產出過多糧食,積壓在庫存裡,這其實是來自生產一端的無效供給。近五年來,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都超過6億噸,但是飼料用糧的缺口還在進一步增大。糧改飼恰恰為轉變生產結構提供了一種思路。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推行“糧改飼”的背景

相比起畜牧業大國,比如美國、澳大利亞,奶牛大多養殖在規模化的草場,吃下的草,擠出來的是奶;而中國的奶牛,吃下去的是玉米籽粒和秸稈,擠出來的是奶。所以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並不是畜牧業大國,相比起畜牧業發達國家,無論從自身稟賦還是產品供給,都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這樣的背景下,“糧改飼”的倡議應運而生,從2015年提出至今,試點範圍已經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調整的成效非常顯著。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國家牧草產業聯盟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富裕

現在糧食庫存太多吃不完,過去人均每年就要吃400公斤糧,現在一二百公斤。現在人消耗的糧食只佔三分之一。牲畜吃掉了三分之一還多,剩下的作為工業、休閒食品加工之類,而且以後牲畜吃掉的還要更多。

以前我們總說“以糧食安全為綱”,現在看起來不是糧食不安全,而是動物的口糧不安全,所以我們要轉變觀念。我國現在有幾十億只的動物,大家常常忽略這個問題,這幾十億只動物每天都在吃,它對糧食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現在為什麼提倡糧改飼呢?因為糧食多了,糧食價格低了。同時,牛羊原本就是草食動物,過去把玉米作為飼料餵羊喂牛,秸稈焚燒浪費了。現在是全株青貯玉米,連桿帶玉米發揮作用,這也是技術上的一種進步。而且拿青貯飼料給牲畜吃效果更好。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青貯飼料遇到的難關

對於個體農戶來說,由過去種植籽粒玉米轉為種植全株青貯玉米,能不能增加收入呢?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敖包蘇木的養殖大戶邰立虹覺得還有問題。

首先是成本高。如果建設青貯窖來自制青貯飼料,前期投資就需要100萬元;其次是農戶自己必須是種養大戶。他既搞種植又搞養殖,然後把種植的飼用牧草餵給牲畜,這樣就無需再去買飼料了,能夠節本增效。但是,如果養殖戶自身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種出來的青貯飼料可能就沒有地方賣。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根本原因在於,全株青貯玉米在成熟之後,必須在幾天之內收完,然後再經過厭氧菌發酵製成青貯飼料,如果幾天內不能收完,玉米的品質和營養就會降低。

雖然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也有大規模的飼料加工企業和養殖企業,對規模化的青貯飼料也有客觀需求。但如果種植形不成規模,企業出於成本考慮,往往就不會去收了。種植形不成規模,企業就不願收購,企業不願收購,農戶也不會規模種植。這樣看來,糧改飼就陷入了“看起來很美”的死循環。

解決措施

過去總認為種草只是為了養畜,或者為了美化環境、修復生態,但是現在,種草還能被加工成其他食品,進一步提升經濟價值。在發達國家,關於草產業的價值還遠不止於此。在我國西北省份還有很多草種繁育基地,專門為國內賽馬場培育優良草種,供給香港的很多賽馬場地。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國家牧草產業聯盟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富裕

傳統草的用途大家都知道的,比如牧草是一種飼用草,給動物吃的叫牧草,生態治理叫生態草,綠化的叫草坪草。

現在美國在開發出能源草,把特別高大的植物轉化成能源,包括現在飼料草發展很快,像飼料桑、小灌木等等。還有像藥用草,我們的中醫文化現在發展很快,草也有很多藥用功能;再比如工業用草,在福建,把草作為食用菌的培養基,以草代牧,這些都是新興的用途。包括現在還有特別漂亮的觀賞草,各種顏色、各種高度、各種形狀的草,慢慢地觀賞草這個行業也起來了。

美國還有食用草,美國的食用草有接近200億的產值,而日本人喜歡喝的青汁、小麥青汁這些都是食用草,我們中國也在開發食用草的品種,所以根據草的不同用途和國內外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我們把它可以劃分為十個產業,我覺得都很有前途。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種草優先於種糧

過去總會覺得種草不划算,同樣一畝地,農民會優先選擇種糧。但是現在,糧價太低,效益上不來,對於非糧食主產區的農民來說,應該動調整結構,由種糧改為種草,不但畝均產值能有明顯提升,還能夠帶動二三產業的發展。

在山西朔州,是北方農牧交錯區,也是國際公認的草牧業黃金產業帶,畜牧業發達,卻長期缺少優質飼草,還要從其他地方購買優質飼料。如何解決種養兩張皮的問題呢?當地採用的辦法就是糧改飼,由種糧變為種草,農民的畝均效益至少增加500元。

相比起中國的農戶用玉米籽粒和秸稈來餵養牲畜,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這些畜牧業大國,草產業在農業格局中佔據更高的比重,農民也更習慣拿牧草來飼餵牲畜。哪種更好呢?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欣石

這是個利用效率的問題,籽實類的飼料含有比較高的澱粉,而且纖維物質含量比較少,也就說是籽實是屬於能量飼料,它能發揮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但是它有個問題在於,當糧食收穫了以後,它的秸稈這部分就纖維化了、物質化了,所以說從效率上來講並不划算。那麼對於能夠消化粗飼料的草食動物來說,它其實是需要一些具有纖維素含量的飼草,來幫助它進行反芻動物反芻營養的需要,像過去我們國家為了追求有些奶牛的高產,就拼命地去喂精料,我們把籽實類的、糧食類的這種飼料稱為精飼料,精飼料過多飼餵的結果,就會造成奶牛反芻的功能下降,胃酸過多,酸中毒,乳房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實際上過度喂精料其實並不科學,它可能反而會縮短奶牛的利用年限。

這款草可食用、可入藥,還能減肥養顏,效益不容低估!

長久以來,大家都認為養牛就該喂秸稈、喂玉米粒,但事實卻證明,很多農民應該轉變觀念,在飼料中添加更多的粗飼料。對於單胃動物和反芻動物來說,吃草比吃糧更有利於促進動物健康,改善畜禽產品品質。美國的奶農為奶牛提供了充分的優質苜蓿和全株青貯玉米,大幅提升了牛奶的單產和品質。

無論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三產融合;還是通過草坪草美化綠化環境、修復生態;再或者通過食用牧草的深加工,製作更多健康食品,“糧改飼”都孕育著巨大的商機和發展潛力。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